红鲬
红鲬(学名:Bembras japonicus Cuvier )是红鲬科的一个物种。体延长,前部稍侧扁,后部亚圆筒形,向后渐细小;体长为体高7~8.3倍,为头长2.6~2.8倍。头大,稍平扁,棘和棱均发达,头长为吻长2.9~3倍,为眼径3.8~4.3倍。吻长而平扁,背视弧形,为眼径1.4~1.6倍。眼大,上侧位;眼间隔狭,稍凹入,约为眼径1/3。
- 中文名称 红鲬
- 拉丁学名 Bembras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1829
- 界 动物界
- 门 脊椎动物门
- 纲 硬骨鱼纲
形态特征
背鳍Ⅸ,Ⅰ-11;臀鳍14~15;胸鳍17;腹鳍I-5。侧线鳞54~55。
体延长,前部稍侧扁,后部亚圆筒形,向后渐细小;体长为体高7~8.3倍,为头长2.6~2.8倍。头大,稍平扁,棘和棱均发达,头长为吻长2.9~3倍,为眼径3.8~4.3倍。吻长而平扁,背视弧形,为眼径1.4~1.6倍。眼大,上侧位;眼间隔狭,稍凹入,约为眼径1/3。鼻骨无棘;额棱细低,不显着。眶上棱显着具7~8尖棘。顶颈棱具一棘。蝶耳骨具一棘;翼耳骨具2棘;后颞颥骨具一棘;肩胛棘一个。眶前骨前缘前方具一棘,后方具2棘,后棘较大。眶下棱显着,具4~5棘。前鳃盖骨4棘,最上一棘与眶下棘连续,上棘较大,下面3棘较小。鳃盖骨具3棘。鼻孔2个,位于眼前方;前鼻孔圆形,具短瓣;后鼻孔长圆形。口大,端位,口裂平行,两颌约等长,上颌骨后延达眼前缘下方。牙绒毛状,上下颌、犁骨、腭骨均具牙群,上颌中央凹入,无牙。舌长,圆形,前端游离,不伸达口腔前端。鳃孔宽大,鳃膜不连于峡部,前延伸达后鼻孔下方,鳃盖条7。假鳃发达。鳃耙细尖,2+7~10。
体被中大栉鳞,侧线鳞54~55。除吻及眼间隔后部光滑外,头部均被小栉鳞。侧线平直,沿体侧中部,伸达尾基。
背鳍2个,相距很近。第一背鳍具11鳍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三鳍棘最长,大于眼后头长;第二背鳍具1鳍棘,11鳍条,始于臀鳍第二或第三鳍条上方,基底长大于第一背鳍基底长,鳍条后端不伸达尾基。臀鳍具14~15鳍条,始于第一背鳍最后鳍棘下方,基底长大于第二背鳍,鳍条后端不伸达尾基。胸鳍宽大,小于吻后头长,后端伸达肛门上方。腹鳍位于胸鳍基底稍前方,短于胸鳍。尾鳍截形,上部鳍条稍长。
体腔大,腹膜黑色。 胃囊状;幽门盲囊细长,6个;肠短,约为体长l/2,盘曲2次;无鳔。
体红色,体侧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尾鳍后端下方具一暗色大斑。胸鳍下方灰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