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山玉兰

红花山玉兰(学名:Magnolia delavayi 'Rubra '):是山玉兰的变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2米,胸径80厘米,树皮灰色或灰黑色,粗糙而开裂。嫩枝榄绿色,被淡黄褐色平伏柔毛,老枝粗壮,具圆点状皮孔。叶厚革质,卵形,卵状长圆形,边缘波状,叶面初被卷曲长毛,后无毛。花芳香,杯状,直径15-20厘米;花被片9-10,外轮3片淡绿色,长圆形,向外反卷,内两轮乳白色,倒卵状匙形。聚合果卵状长圆体形,蓇葖狭椭圆体形,背缝线两瓣全裂,被细黄色柔毛,顶端缘外弯。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于海拔2700-35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或沟边较潮湿的坡地。花粉红至红色;在中国云南昆明等地广为栽培。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 中文名称 红花山玉兰
- 拉丁学名 Magnolia delavayi 'Rubra '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山玉兰(原种)是常绿乔木,高达12米,胸径80厘米,树皮灰色或灰黑色,粗糙而开裂。嫩枝榄绿色,被淡黄褐色平伏柔毛,老枝粗壮,具圆点状皮孔。叶厚革质,卵形,卵状长圆形,长10(14)-20(32)厘米,宽5(7)-10(20) 厘米,先端圆钝,很少有微缺,基部宽圆,有时微心形,边缘波状,叶面初被卷曲长毛,后无毛,中脉在叶面平坦或凹入,残留有毛,叶背密被交织长绒毛及白粉,后仅脉上残留有毛;侧脉每边11-16条,网脉致密,干时两面凸起;叶柄长5-7(10)厘米,初密被柔毛;托叶痕几达叶柄全长。

花梗直立,长3-4厘米,花芳香,杯状,直径15-20厘米;花被片9-10,外轮3片淡绿色,长圆形,长6-8(10) 厘米,宽2-3(4)厘米,向外反卷,内两轮乳白色,倒卵状匙形,长8-11厘米,宽2.5-3.5厘米,内轮的较狭;雄蕊约210枚,长1.8-2.5厘米,两药室隔开,药隔伸出成三角锐尖头;雌蕊群卵圆形,顶端尖,长3-4厘米,具约100枚雌蕊,被细黄色柔毛。
聚合果卵状长圆体形,长9-15(20) 厘米,蓇葖狭椭圆体形,背缝线两瓣全裂,被细黄色柔毛,顶端缘外弯。花期4-6月,果期8-10月。
该栽培变种--红花山玉兰 'Rubra' 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粉红至红色;在中国云南昆明等地广为栽培。
产地生境
珍稀观赏花木,产中国云南西北部、西部至哀牢山,生于海拔2700-35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或沟边较潮湿的坡地。
生长习性
山玉兰常生长在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幼苗喜荫,成株喜光,但也较耐荫。阳性,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土壤,也耐干旱和石灰质土,忌水湿;生长较慢,寿命长达千年。
主要价值
红花山玉兰树冠婆婆,入夏粉红而芳香的大花盛开,衬以光绿大叶,为亚热带栽培的极珍贵的庭园观赏及造林树种,用它单植于草坪、庭院、建筑物入口处、林荫大道两旁,均可收到很好的布景效果。
植物文化
山玉兰别名优昙花,与紫玉兰、朱砂玉兰等构成云南八大名花之一。中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探险旅行家徐霞客曾经来云南旅行考察,对"植物王国"的奇花异草深感兴趣。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了昆明筇竹寺和安宁曹溪寺有优昙花树的记载:"有6月开花,花朵淡黄,大如莲而瓣长,香味浓郁的安宁优昙树"。时至今日,该两处的优昙花仍生长繁茂,已列为云南省古树名木重点保护的对象。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入口处或大院里,人们经常就会见到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树。它不仅给游人带来凉爽与清香,同是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粗大的树枝向四周自然伸展,宽大浓绿的树叶缀满枝头,婆娑多姿,活像一把大雨伞,把院寺遮得严严实实。6-7月份,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间直立着园柱状的聚合果,恰似释迦牟尼佛端座在莲座上,这大概就是山玉兰成为佛门圣洁之树的由来吧。
相关报导
据日本《产经新闻》2016年6月23日报道,日本兵库县淡路市的度假设施"淡路梦舞台"的温室"奇迹之星植物馆"22日晚迎来"红花山玉兰"近14年来首次开花。
该花拥有"佛教圣花"的别名,花期较短,原产于中国云南省。据该植物馆称,这是日本仅存的品种。
该花是2000年举办"淡路花卉博览会"时中国的植物研究所赠送的,2002年开花后一直未能形成花蕾。前一次开花后一度出现萎靡,但经多次扦插保住了植株。
据该植物馆称,22日晚6点20分后,花蕾前段开始破裂,约1个半小时后粉色的花瓣展开,呈现出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宝座上的姿态,这也是其别名的由来。
由于该花通常在春季盛开,植物馆15日发现有花蕾后将之在温度保持在23度左右的房间内培育。
植物馆相关负责人辻本智子兴奋地表示:"花瓣的粉色比14年前更深,非常漂亮,香味类似西瓜,相当清润。将它作为日本仅有一株的'宝贝'妥善对待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