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死水

《红烛》于1923年出版,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其中的诗多写于留美期间,"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死水》于1928年出版,是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中的诗多写于诗人回国之后。在国外时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到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 书名 红烛死水
- 作者 闻一多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1日
- 定价 18.0元(人民币)
主要内容
本书是以上两部诗集的合集,同时也收录了闻一多的集外诗,包括《真我集》中一部分未编入《红烛》的诗和新发掘的为《闻一多全集》所失收的佚诗《凭藉》和英文诗《另一个"中国仔"的回答》,期待读者读后对闻一多其人其诗有新的理解。《红烛》 于1923年9月出版,泰东图书局印行,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其中的诗多写于留美期间,某些诗有唯美倾向,如《色彩》是对超然一切之上的"色彩"的崇拜,《剑匣》是一种艺术之梦幻灭的悲哀等,但贯穿整个诗集的主导精神,是一个热血青年对真理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和对黑暗世界的批判,其中"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孤雁》、《太阳吟》、《忆菊》等一系列诗篇,都袒露着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在形式上《红烛》是一种自由体,接近郭沫若的《女神》那种浪漫主义情调和气质。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图书目录
导言/陈子善
红 烛
序诗
红烛
李白篇
李白之死
剑匣
西岸
雨夜篇
雨夜
雪
睡者
黄昏
时间底教训
二日庐
印象
快乐
美与爱
诗人
风波
回顾
幻中之邂逅
志愿
失败
贡臣
游戏之祸
花儿开过了
十一年一月二日作
死
深夜底泪
青春篇
青春
宇宙
国手
香篆
春寒
春之首章
春之末章
钟声
爱之神--题画
谢罪以后
忏悔
黄鸟
艺术底忠臣
初夏一夜底印象一一九二二年五月直奉战争时
诗债
红荷之魂有序
别后
孤雁篇
孤雁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
火柴
玄思
我是一个流囚
寄怀实秋
晴朝
记忆
太阳吟
忆菊--重阳前一日作
秋色--芝加哥洁阁森公园里
秋深了
秋之末日
废园
小溪
稚松
烂果
色彩
梦者
红豆篇
红豆(共四十二首)
死 水
口供
收回
"你指着太阳起誓"
什么梦?
大鼓师
狼狈
你莫怨我
你看
也许--葬歌
忘掉她
泪雨
末日
死水
春光
黄昏
我要回来
夜歌
心跳
一个观念
发现
祈祷
一句话
荒村
罪过
天安门
飞毛腿
洗衣歌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集 外
笑
园内
渔阳曲
大暑
闺中曲
醒呀!
七子之歌
长城下之哀歌
我是中国人
爱国的心
故乡
回来了
叫卖歌
纳履歌
南海之神--中山先生颂
秦始皇帝
抱怨
唁词--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
欺负着了
比较
鸟语--送友人南归
贡献
答辩
回来
奇迹
凭藉
八教授颂
Another"Chinee"Answering
译文
相遇已成过去
译文
诗的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