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炉点雪

《红炉点雪》发表于1630年。书中以肺肾阴亏,心肝火炽为痨瘵的病因、病理;以滋肾清肺,柔肝降火为主治原则。卷一-二主论痨瘵的各种主证、兼证和治疗;卷三介绍治疗方法与杂症补遗;卷四为痨瘵病的灸法禁忌及保健气功疗法。是中国第一部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痨瘵(结核病)治疗专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后世亦有较大的影响。
- 书名 《红炉点雪》
- 又名 《痰火点雪》
- 作者 龚居中
- 出版时间 1630年
内容简介
《红炉点雪》全书四卷:其一、二卷为痰火病证的鉴别与治疗,大都以脉验证,因证立法,依法定方。每条症论之后各有主方、捷方并附有治验。第三卷列有部分方证、杂症补遗、痰火痨损脉侯以及脏腑补泻用药准则。第四卷为灸法及却病秘诀,养生调息方法。《红炉点雪》一书,专论虚损劳察诸病证治,以水亏火炽金伤立论,创益水清金降火治则,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红炉点雪》在因时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亦颇多见解,堪为现代中医时间医学研究的宝贵材料。原名《痰火点雪》,清·嘉庆年间校刊时改是名。本书阐述了虚劳(包括捞盛)的病因病机、证怡、调护等问题,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后世医家常把它和《十药神书》、《理虚元鉴》等虚劳专书相提并论,其学术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龚居中,明代医家。字应园,号如虚子。江西金溪人。明代晚期太医院医官,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精医术,擅长内、外、妇、儿诸科。毕生习医,勤奋好学,精通医理,临床经理极为丰富,对内、外、儿科都有所长,而且通晓针炙、气功等却病养生之术。
龚居中-医学著作
著《痰火点雪》又名《红炉点雪》四卷(1630年),详论肺痨病之证治。另著《外科活人定本》四卷(1630年)、《外科百效全书》四卷(1630年)、《幼科百效全书》、《女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万寿丹书》等。
平生著述甚富,最著名的是《痰火点雪》(又名《红炉点雪》)一书,对后世医学界有极大贡献,被收入《中国医学大成》,解放后,上海科技出版社又重新整理出版。他的《五福万寿丹书》还流传至美国。其他如《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书,亦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经验。
历史背景
中医痰病学术体系,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现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代医家和学者的研究与应用,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不断充实与进步,到清末已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成为中医药学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痰病学术,既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也不仅是口传心授的经验。其自宋元以来,以其普遍应用、疗效独特的实用价值而受到临床医家的广泛重视,而且始终是中医药学术体系的重要分支,而成为探讨研究的热点。
明代随着中医药学术的进步与成熟,痰病研究与应用,进入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阶段。论痰治痰已成为诸家著述中普遍涉及的问题,乃至医书中多有专门的篇章和门类,对此进行论述。方书、本草著述中,较之前代也多有阐发,特别是治痰方剂已在多数方书中自成一门。医家们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学说、观点,而且对以往和当代的经验、学说、观点加以研究、综合,使之从理论上更为系统、深化并有显著提高。在临床方面,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一大特色。不仅临床各科疾病中,普遍注意到痰浊致病,而且在防治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际经验,明清时期的不少临床医案和著作中,有大量的治痰案例,不少医案著作户将此专列一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一些久治不愈的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及以眩晕、中风、胸痹、癫痈、哮喘等为代表的急危重症的急救,乃至一些奇异怪症的诊治方面,治痰法体现了独到的疗效。甚至出现了诸如《痰火点雪》之类的专著。这些对今天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仍颇多启发和借鉴。
红炉点雪
红炉点雪,茸芽细嫩,色泽翠绿,汤色清澈莹黄,味感醇厚浓郁,芳气弥漫于绛唇皓齿间,若兰馨香扑鼻而来,回味隽永。此茶只在每年的谷雨前后十余天内采崂山狮峰顶上云雾间之嫩芽,揉制窨焙,其它季节则弃置不取,故而弥足珍贵。
传说中西王母所采撷东夷之长生不老药,即为此茗。为防人盗采,西王母派雄狮为其严加把守,故而其峰曰狮子峰。
狮峰观日,为崂山著名八景之一。
初晨,由狮峰东望,红彤彤燃烧的一团火球穿过绵绵的云层,从黝黑的海面上冉冉升起,喷薄而发。刹那间,山、海、天、云绛红一色,天人合一,浑然一体。海面上云蒸雾腾,波澜起伏,蔚为壮观。
红炉点雪,瞬息之间达禅宗之大化境界,为佛家至高禅理。
谈禅煮茗,枕流漱石,抚鳌偕蟾,于瓦屋纸窗之下,偕二、三个素心人,有红袖添香,素手汲泉,啜一杯红炉点雪,品读茶禅一味,"茶烟袅袅笼禅榻"的闲适优雅,自是人生一大乐事。诚如弘一大师所言:"禅意的人生,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拾得云几片,常在杖头担。"一盏红炉点雪,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