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棕榈

红棕榈,常绿乔木,原产马斯开伦群岛。可以用作高级庭院观赏树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单干,高可达10-15米,叶掌状分裂,长1.2-1.8米,叶脉及裂片边缘呈红色,叶柄三棱形,表面扁平,背面凸出,基部肥大包被树干,暗红或紫褪色,随生长逐渐变淡,偶有微毛,雌雄异株,花序葇荑状,腋生,果实近圆形,熟时红褐色,偶可见红叶型植株,叶色不会随栽培时间延长而逐渐变淡。树干圆柱形,耸直不分枝,周围包以棕皮,树冠伞形。胸径20-30厘米。肉穗花序腋生,长40-60厘米,果肾状球形,蓝黑色。叶形如蒲扇,簇生于茎端,向四周开展,有狭长皱褶,至中部掌裂,叶柄长。花单性,肉穗花序,花淡黄色,有明显的花苞。果熟11月。


分布范围
原产马斯开伦群岛,中国有引进栽培,产长江以南各省。

地理环境
性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生长适温为22-28℃,冬季0℃以上越冬,但蓝棕榈较红棕榈更耐寒,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繁育方法
以种子播种繁殖,发芽适温为28-32℃,但种子不耐贮藏,宜采且忙播种,生长期间每1-2个月追肥一次,可使其生长良好。

播前沙藏60天或用温水浸种催芽,以促进萌发。高畦播种,畦面不能积水,播后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便提高土壤温度和保墒。约15~20天即能发芽出土,苗齐后应立即拆除薄膜,同时在行间撒上一层锯末,可以保墒和防止浇水时溅泥糊住幼苗。畦土不可过湿,以免发生猝倒病。当年苗高5~7厘米,抗寒力较差,北方育苗应埋土防寒。若有条件,最好在出苗后搭荫棚遮荫一个月,以防止高温日灼。第二年春季可进行裸根移苗,2年后再带土移植1次,可培育至苗高30厘米。园林中多用大苗,故还得再移植1次。

对于具坚硬种皮、且需打破休眠的种子,一般采用混沙低温层积的处理方法。在种子处理中发现大部分种子在低温层积处理时,需要暗处理,避免光照。而且种子低温层积的时间越长,发芽率越高,出苗越齐。春季进行整地,翻地耙地.做1m宽苗床,用Fe2SO4或辛硫磷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播种时间为春季4月末到5月初或秋播,播种深度0.5~20cm不等,播种后及时覆土。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条播,行距8~10cm.株距控制在2cm左右。
药用价值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f.)H. Wendl. 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制法】
棕榈: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棕榈炭:取净棕榈,照煅炭法制炭。
【性状】
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水20ml,加热5 分钟,滤过,滤液用水稀释成20ml。取滤液1ml ,加三氯化铁试液2~3滴,即生成污绿色絮状沉淀;另取滤液1ml ,加氯化钠明胶试液3 滴,即显白色浑浊。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收涩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1、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
2、血崩不止。有棕榈皮营业税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
3、敌国淋不止。用棕榈皮半烧半炒,研为末。每服二钱。
4、屙血。作棕榈皮半斤、桥楼一个,共烧成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5、泻痢。用棕榈皮烧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6、小便不通。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
【用法用量】 3~9g,一般炮制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棕榈油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 Palm Oil),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炼油(Refin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榈仁油。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
棕榈油是一种非转基因植物油,能替代大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以及椰油等。棕榈油可以做出很多种美味食品,蒙牛、伊利的雪糕,康师傅、华龙的方便面,咖啡、巧克力、奶油、饼干等,这些都是以棕榈油作为重要原料加工而成的。

棕榈油通常被直接当作食用油,或制成松脆油脂和人造奶油来使用,广泛应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由于它的不饱和度适中,易氧化变质的脂肪酸含量甚微,富含的天然维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则是天然高效抗氧化剂,这使棕榈油更适用于烹调、煎炸和烘烤食品。专家建议,如果您制作油炸马铃薯片、油炸发面圈(球),制作面包、饼干、糕点、奶油、甜食或巧克力、咖啡稀奶油等食品用棕榈油最合适。
由于棕榈油具有良好的操作功能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在一定温度下可能产生凝固或絮状现象,这种现象就像花生油在13摄氏度时产生凝固现象一样,是油脂自身的特殊属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性,使其用于食品中可提高食品的口感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同时也容易被消化、吸收,受到食品制造业的喜爱。

在中国,精炼棕榈油按规格一般划分为24℃棕榈油、33℃棕榈油、44℃棕榈油,前两者广泛应用于食品(面包、饼干、糖果、方便面)的煮炸,而44℃棕榈油则用在制皂和油脂化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