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茯苓
2022-07-01 13:27:57 百科资料

红土茯苓是一种百合目、百合科、菝葜属类生物。植株攀援灌木。茎长可达7米,通常疏生刺。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至湖北西部。
- 中文名 红土茯苓 抱茎菝葜
- 拉丁学名 Smilax ocreata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根状茎粗壮,坚硬,为不规则的块状,粗2~3cm。茎疏生刺,刺与茎及小枝同色,刺尖带褐色,稍向下弯;茎与小枝上具条数不等的纵棱j叶薄革质或坚纸质,干后通常红褐色或近古铜色,圆形、椭圆形、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 10cm,宽1.5-6(~10)cm,背面通常淡绿色,或稍带苍白色;叶柄长5-15mm,一般占全长1/2~2/3的柄具鞘,鞘一侧宽0.5-1mm,常具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的叶柄中上部。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余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总花梗长1-2cm;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少数稍延长,具小苞片;花绿黄色,外花被片长3.5-4.5mm,宽1.5-2mm,内花被片稍狭;雄花中花药比花丝稍宽,花药着生处常弯曲;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15mm,熟时红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9-11月。

![]() | ![]() | ![]() |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或石灰岩山坡灌丛中、公路旁。
分布范围
产广东(西部至海南岛)、广西、四川(地点不详)、贵州(南部)和云南(南部)。
也分布于越南、缅甸、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印度。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痈,通利关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疼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疮毒,疥癣,烧烫伤等的治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