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絜矩

2022-07-14 12:13:30 百科资料

絜矩,读音是xié jǔ ,汉语词语,意思是法度。出自《礼记·大学》。

  • 中文名 絜矩
  • 注音 ㄐㄧㄝ ˊ
  • 拼音 xié jǔ 
  • 出处 《礼记·大学》

解释

  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

出处

  《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郑玄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朱熹集注:"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颜真卿《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叶适《陈彦群墓志铭》:"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奋豪杰以特兴,亦多微妙奇伟,非颖秀士亲承其旨趣,固莫能通。"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向,又说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絜矩之道'。"

儒家思想

  絜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君子的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

  解释:君子审己度人,以同理心替人设想,使人我之间,各得其宜。

  《礼记‧大学》: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后;所恶於后,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大学》此篇意思是说,若厌恶上级做事行为不正,那么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去对付你的下级;若厌恶下级有办事不正的庸俗行为,那么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去应付上级;若厌恶我的前任有办事不正行为,那么就不要再用前任的行为来对付以后的人;若厌恶在我之后上任的人有不正行为,那么就千万不要再用后任人的错误行为去对付以前的人;若厌恶我右边人的做事行为不正,那么就千万不能用右边人的行为来对付左边的人;同理,若厌恶我左边人的做事行为不正,也千万不能用左边人的行为来对付右边的人。

  综上所述,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所厌恶的事,就不要再强加给别人。这就是君子以身作则的道德示范作用。

  《论语》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可见絜矩之道,好说,但不容易做到。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言行气愤而不能谅解;自己也要能够对别人宽恕不究;若能如此,即是菩萨的心量。菩萨的心之所以广大,就是因为能够以同理心设身处地,时时为一切众生著想,发觉众生的苦痛,兴大慈悲救拔拯济,令得真实解脱。《八大人觉经》云:「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应当发菩萨心,就此解冤释结,永断恶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