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022-07-09 00:35:44 百科资料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系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 挂什么科 内分泌科
  • 哪些症状 食欲减退、乏力、呼吸烂苹果味
  • 好发人群 糖尿病患者
  • 需做检查 尿液检查、血液检查
  • 引发疾病 脑水肿、低血钾、低血糖、高氯血症

病因

  1.急性感染

  是DKA的重要诱因,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常见,且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急性感染又可是DKA的合并症,与DKA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更增加诊治的复杂性。

  2.治疗不当

  如中断药物(尤其是胰岛素)治疗、药量不足及抗药性产生等。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停用或减少胰岛素治疗剂量,常可引起DKA。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服用苯乙双胍,尤其肝、肾功能不佳时易诱发DKA;也有报道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诱发者。近年来,有些患者轻信并无确切疗效的治疗手段或“药物”,放弃了科学的公认的正规治疗方案,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停用了胰岛素,更易诱发DKA。

  3.饮食失控和(或)胃肠道疾病

  如饮食过量、过甜(含糖过多)或不足,酗酒,或呕吐、腹泻等,均可加重代谢紊乱而诱发DKA。

  4.其他应激

  诸如严重外伤、麻醉、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以及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由于应激造成的升糖激素水平的升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增加,加之饮食失调,均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症状

  酮症酸中毒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种情况。轻度实际上是指单纯酮症,并无酸中毒;有轻、中度酸中毒者可列为中度;重度则是指酮症酸中毒伴有昏迷者,或虽无昏迷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后者很容易进入昏迷状态。临床上,较重的DKA可有以下临床表现:

  1.糖尿病症状加重和胃肠道症状

  DKA代偿期,患者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症状如多尿、口渴等症状加重,明显乏力,体重减轻;随DKA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乃至不能进食进水。少数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儿可有广泛性急性腹痛,伴腹肌紧张及肠鸣音减弱而易误诊为急腹症。原因未明,有可能与脱水、低血钾所致胃肠道扩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有关。应注意或由少见的诱发DKA的急性原发性腹内疾病引起。如非后者,纠正代谢紊乱腹痛即可缓解。

  2.酸中毒大呼吸和酮臭味

  又称Kussmaul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深大,由酸中毒所致,当血pH<7.2时可能出现,以利排酸;当血pH<7.0时则可发生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呼吸麻痹。重度DKA,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味的酮臭味。

  3.脱水和(或)休克

  中、重度DKA患者常有脱水症状和体征。高血糖导致大量渗透性利尿,酸中毒时大量排出细胞外液中的 Na,使脱水呈进水性加重。当脱水量达体重的5%时,患者可有脱水征,如皮肤干燥,缺少弹性,眼球及两颊下陷,眼压低,舌干而红。如脱水量超过体重的 15%时,则可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早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晕头痛,继而烦躁不安或嗜睡,逐渐进入昏睡,各种反射由迟钝甚而消失,终至进入昏迷。意识障碍的原因尚未阐明。严重脱水、血浆渗透压增高,脑细胞脱水及缺氧等对脑组织功能均产生不良影响;有认为血中酮体尤其是乙酰乙酸浓度过高,可能与昏迷的产生关系密切,而β-羟丁酸堆积过多为导致酸中毒的重要因素,丙酮则大部分从呼吸排出且其毒性较小。

  5.诱发疾病的表现

  各种诱发病均有其自身的特殊表现,应予注意识别,避免与DKA相互混淆或相互掩盖而延误诊治。

  

检查

  1.尿液检查

  (1)尿糖:常强阳性,但严重肾功能减退时尿糖减少,甚至消失。

  (2)尿酮体:当肾功能正常时,尿酮体常呈强阳性,但肾功能明显受损时,尿酮体减少,甚至消失。尿酮体定性用试剂亚硝酸铁氢化钠仅与乙酰乙酸起反应,与丙酮反应弱,与β-羟丁酸无反应,故当尿中以β-羟丁酸为主时易漏诊。

  (3)有时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尿中钠、钾、钙、镁、磷、氯、铵及HCO-3等排泄增多。

  2.血液检查

  (1)血糖:血糖增高,多数为16.65~27.76 mmol/L(300~500 mg/dl),有时可达36.1~55.5mmol/L(600~1000mg/dl)或以上,血糖>36.1mmol/L时常可伴有高渗性昏迷。

  (2)血酮:定性常强阳性。但由于血中的酮体常以β-羟丁酸为主,其血浓度是乙酰乙酸3~30倍,并与NADH/NAD的比值相平行,如血以β-羟丁酸为主而定性试验阴性时,应进一步作特异性酶试验,直接测定β-羟丁酸水平。DKA时,血酮体定量一般在5mmoL/L(50mg/dl)以上,有时可达 30mmol/L,大于5mmol。

  (3)酸中毒:主要与酮体形成增加有关。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乙酰乙酸和丙酮可与硝普钠起反应,而β-羟丁酸与硝普钠不起反应。大多数情况,DKA时,血清中有大量的乙酰乙酸与硝普钠起反应。本症的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pH可在正常范围内,当失代偿时,pH常低于7.35,有时可低于7.0。CO2结合力常低于13.38mmol/L(30%容积),严重时低于8.98mmol /L(20%容积),HCO3-可降至10~15mmol/L。血气分析碱剩余增大,缓冲碱明显减低(1.4mmol/L),休克缺氧时更易发生。亦可有血淀粉酶轻度升高,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并存急性胰腺炎。

  依据病情可选作B超、心电图。

  

鉴别

  1.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此类病人亦可有脱水,休克,昏迷等表现,老年人多见,但血糖常超过33.3mmol/L,血钠超过155mmol/L,血浆渗透压超过330mmol/L,血酮体为阴性或弱阳性。

  2.乳酸性酸中毒 此类病人起病急,有感染,休克,缺氧史,有酸中毒,呼吸深快和脱水表现,虽可有血糖正常或升高,但其血乳酸显著升高(超过5mmol/L),阴离子间隙超过18mmol/L。

  3.乙醇性酸中毒 有酗酒习惯,多在大量饮酒后发病,病人因剧吐致血β-羟丁酸升高,血酮可出现阳性,但在有酸中毒和阴离子隙增加的同时,其渗透压亦升高。

  4.饥饿性酮症 因进食不足造成,病人脂肪分解,血酮呈阳性,但尿糖阴性,血糖多不高。

  5.低血糖昏迷 病人曾有进食过少的情况,起病急,呈昏睡,昏迷,但尿糖,尿酮阴性,血糖低,多有过量注射胰岛素或过量服用降血糖药史。

  6.急性胰腺炎 半数以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会出现血,尿淀粉酶非特异性升高,有时其升高幅度较大。

  

并发症

  1.脑水肿 有报道DKA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症状性甚至致命性脑水肿,多见于青少年,成人中有症状的脑水肿少见。但有临床研究报告在DKA治疗的第一个24h内,脑电图和CT常显示有亚临床性脑水肿的发生。多由于血糖、血钠下降过快,致血渗透压快速下降,水分进入脑细胞和脑间质所致;此外,如酸中毒纠正过快,氧离曲线左移,中枢神经缺氧,加重脑水肿发生,反常性脑脊液酸中毒亦与脑水肿有关。其临床表现常在经治疗后,患者神志一度转清楚后,再度昏迷,并常伴喷射性呕吐,需予以警惕,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抢救,予以降颅压治疗。

  2.低血钾 目前的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比较慢的液体输注速度和慎重补碱等治疗方法的改进,降低了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的速度,减少了医源性低血钾的发生。但须注意随着生理盐水、胰岛素、葡萄糖的输注和酸中毒的纠正,四者都可降低血钾,只要DKA病人在进行上述治疗和有小便的情况下,就应不断监测血钾和补钾。一般每输注液体1L,测血钾1次,若胰岛素的用量>0.1U/(kg·h),血钾监测的间隔时间应更短。

  3.低血糖 DKA治疗时,血糖恢复正常通常快于酮症酸中毒的纠正,此时,若持续给胰岛素,而不同时输注葡萄糖,将发生低血糖。治疗开始后应每1h测血糖1次,连续测 4次;然后每2h测1次,连续测4次;再每4h测1次。一般要求血糖以每小时3.33~5.56mmol/L的速度下降。一旦血糖达到 13.9~16.7mmol/L时,胰岛素输入速度减半,并开始补充5%或10%葡萄糖液体,以免发生低血糖。

  4.高氯血症 DKA治疗的恢复过程常出现高氯血症或高氯性酸中毒:①DKA时,Cl-的丢失小于钠的丢失,补充的生理盐水含有等量的Na 和Cl-,可致相对性高氯血症;②DKA恢复时,Na 和HCO3-向细胞内转移,而Cl-过多留在细胞外;③DKA恢复期,酮体阴离子被代谢产生NaHCO3,导致高氯性酸中毒。 DKA治疗过程中,若阴离子间隙逐步正常,随后的高氯性非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一般无临床意义。

  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非常少见,但可能为DKA治疗过程中潜在性、致命性并发症。在DKA时多数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和肺泡-动脉氧梯度(A-aO2)正常。此时,由于体内明显的脱水和NaCl缺乏,机体胶体渗透压增高,随着水化治疗和电解质的补充,胶体渗透压进行性下降,以致明显低于正常人。随着胶体渗透压的降低,PaO2降低和A-aO2梯度增高。这在大多数患者无临床意义,不会引致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正常,仅一小部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进展至ARDS。快速输入晶体,升高左房压同时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上述改变可致肺水肿的形成,甚至在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DKA治疗时,肺部?音的出现和A-aO2梯度增宽提示ARDS的危险性,对这些患者应降低液体输注速度,尤其在老年人或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中。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和A-aO2梯度,有助于预防ARDS的发生。

  6.感染 也是DKA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因机体抗感染抵抗力下降而易并发感染。还易因抗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后,造成某些真菌条件导致致病菌生长,而发生真菌感染。

  8.心血管系统:补液过多过快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失钾或高钾时,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降低血糖的速度太快或血糖太低时,可发生心肌梗死,甚至休克或猝死;血液浓缩,凝血因子加强时,可引起脑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

  9.急性肾功能衰竭:大多由于严重脱水、休克、肾循环严重下降而易并发本症。

  11.严重感染和败血症:常使病情恶化,难以控制,影响预后。

  1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由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及休克、酸中毒等,以致并发本症。

  1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伴发此二症。

  14.其它: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扩张等。

预防

  1、注意饮食 饮食调节对于糖尿病人最为重要。工作繁忙,应酬多的糖尿病人最容易出问题,因此,糖尿病人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尽量减少应酬性宴会。

  2、按时服药 降糖药一定要带在身边,并准时按量应用。对于应用胰岛素的病人,不能因其他疾病出现时随意减少或中止胰岛素的治疗,应尽快找医生处理,调整胰岛素用量。最好能购置一台血糖测量仪,经常自测血糖可使降糖药应用得更准确、合理。

  3、注意休息 过度劳累或长期精神紧张,可引起血糖增高,因此,必须保障足够的睡眠,中午要有午休。

  4、适当运动 运动可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糖尿病人再忙也要坚持每天锻炼20分钟,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散步、慢跑、打拳、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为宜。

  5、重视感染 即便是感冒、小疖肿、小外伤(特别是足部)也不放过,一定要认真治疗直到痊愈。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感染比一般人不宜治愈,还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诱发因素(如感染等),补充生理盐水,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补钾等。酸中毒严重者应适当补充碱性药物,如果患者已非常可能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但一时来不及就诊,则应立即采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处理,如给患者多饮水,包括饮淡盐水(1000毫升水加9克食盐),每2~3 小时深部肌内注射短效胰岛素10~20单位等,并设法及时送至医院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故在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纠正以后,患者应对其诱因保持警惕,坚持正确的治疗方式,发生感染时及早有效治疗,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剂量,以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再次发生。

  

饮食

  食疗方一

  【原料】嫩豆角250克,香菇4个,麻酱5克,香油5克,精盐4克,味精1克。

  【烹调步骤】(1)将香菇用温水发好,洗净后切成细丝,放沸水锅内烫熟捞出,沥水备用。

  (2)将摘去蒂和顶尖的豆角洗净,放沸水中烫熟(烫时不加锅盖),捞出,放冷水中漂凉。捞出沥水,斜切成细丝,放入盘内,撒上精盐拌匀。

  (3)将麻酱用少许凉开水慢慢调匀,加入味精调匀后倒入豆角盘内。

  (4)将香菇丝放入豆角盘内,淋上香油,拌匀即成。

  食疗方二

  【原料】鸡肉150克,芸豆20个,海米5克,蛋清1个,鸡蛋2个,黄瓜10克,胡萝卜10克,植物油40克,香油5克,精盐5克,味精2克,水淀粉15克,面粉15克,葱、姜末各5克。

  【烹调步骤】(1)将芸豆从一边片开,放入沸水锅内焯至八成熟,捞入凉水中。鸡肉剁碎,加入海米末、葱末、姜末、精盐、味精、香油、鸡蛋清,搅匀成馅。黄瓜、胡萝卜切丁。

  (2)将芸豆打开,把馅均匀放在里边,然后沾上由面粉、鸡蛋、水淀粉合成的糊,用油煎至两边呈金黄色取出,上笼蒸10分钟。

  (3)将锅置火上,放50克水,加入味精、黄瓜、胡萝卜丁、精盐,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少许,浇在芸豆上即成。

  食疗方三

  【原料】粳米饭500克,鲜豌豆200克,鸡脯肉150克,花生油50克,番茄酱10克,精盐8克,紫菜5克,味精2克,料酒3克,葱、姜各适量。

  【烹调步骤】(1)将姜洗净切片,葱洗净切成小段,豌豆去皮洗净;番茄酱放入碗内,加少许水调稀备用。

  (2)将洗净的鸡脯肉,放入开水锅内,加入葱段、姜片、料酒煮熟,捞出切成小丁。

  (3)将炒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烧热后下入豌豆、少许精盐炒熟备用。

  (4)将炒锅内放入余下的花生油,烧热后,倒入米饭和鸡丁,加入精盐炒透,再倒入豌豆和番茄汁,炒匀后盛入碗内。

  (5)盛一碗煮鸡的热汤,捞净葱、姜,加入紫菜和味精,与炒饭一同食用。

  食疗方四

  【原料】净葱头200克,牛脊肉200克,鸡蛋半个,香油12克,酱油12克,干淀粉6克,水淀粉7克,精盐5克,味精1克,白糖少许,料酒10克,苏打2克,胡椒粉0畅5克,花生油500克(实耗80克)。

  【烹调步骤】(1)将牛肉洗净剔去筋膜,切成5厘米长的薄片;葱头切成片。

  (2)将牛肉片放入碗内,加入80克清水、精盐、苏打、胡椒粉、鸡蛋,搅拌上劲,使牛肉片吸足水分,再放入干淀粉拌匀,最后加入香油拌匀。

  (3)将炒锅置火上烧热,放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下入牛肉片滑散,捞出沥油。

  (4)原锅置火上,加30克油,投入葱头煸炒至发黄、出香味,加入酱油、料酒、白糖、味精及适量水烧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倒入牛肉片,淋入少量明油,翻炒均匀,盛入盘内即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