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粪便检查

2022-07-09 10:12:07 百科资料

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较直观地了解胃肠道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分为肉眼一般性状观察、镜下检查和化学检查。

  • 中文名称 粪便检查
  • 外文名称 Stool examination
  • 分类 一般性状观察、镜下检查等
  • 正常情况 成形、柱状、软
  • 镜下检查包括 细胞,食物残渣等

基本简介

  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正常粪便为棕黄色成形软便,可因食物种类、量及消化功能状态不同而有所溃疡性结肠炎差异。鲜血便可见于内外痔及肛裂出血、直肠癌出血等;柏油便(黑而有光泽)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大肠癌等;灰白色便见于胆道梗阻(陶土样便)及行钡餐检查后(排钡);带有黏液见于小肠及大肠炎症。便稀可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呈米汤样见于霍乱、副霍乱;若量大、次数多,呈黄绿色并有膜状物则考虑肠道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消化的食物、结石及寄生虫虫体和大片段。

粪便检测

基本目的

  ①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

  ②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

  ③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检查方法

镜下检查包括

  ①细胞。正常粪便中偶见白细胞,无红细胞。肠炎时白细胞小于15个/高倍视野;急性细菌性痢疾时大于15个/高倍视野,甚至满视野。肠道下段炎症(如结肠炎、菌痢)及出血(息肉、肿瘤、痔等)可见红细胞。过敏性肠炎及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并伴有夏克-雷登氏结晶;菌痢及直肠炎症时,可见巨噬细胞;大肠癌病人粪便中有时可找到癌细胞。

  ②食物残渣。正常可见少量淀粉颗粒、肌肉纤维和脂肪小滴,若其增多提示消化吸收不良,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如胰头癌等)。

  ③肠道酵母菌。正常可见人体酵母菌及普通酵母菌,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见白色念珠菌。

  ④寄生虫类。人体感染不同寄生虫,粪便中即可出现相应虫卵,常见有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华支睾吸虫卵、姜片虫卵及阿米巴滋养体等。

化学检查包括

  ①隐血试验。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分解破坏以至显微镜下不能被发现,故称为隐血(OB),现多用特异较高的反向被动血凝法检测。正常人便OB阴性,当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时,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肿瘤、炎症等,便OB呈阳性,甚至强阳性。但此试验应排除食物或药物因素所致假阳性,必要时可禁食动物内脏、血、瘦肉及绿叶菜3天后复查。多次便OB检查阳性,应警惕胃肠道肿瘤之可能。

  ②粪胆素定性试验。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粪胆素(又称尿胆素)。粪胆素能与汞结合成红色化合物,红色深浅与粪胆素含量成正比。正常粪便呈阳性反应(红色);溶血性贫血时呈强阳性;胆总管梗阻时呈阴性反应(不显红色)。

  ③粪胆原:正常情况:阴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