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粗唇鮠

2022-07-04 05:07:35 百科资料

粗唇鮠,拉丁科名:硬骨鱼纲;鲇形目; 鲿科;Osteichthyes;Siluriformes;Bagridae拉丁属名:硬骨鱼纲;鲇形目; 鲿科;Osteichthyes;Siluriformes;Bagridae,种 学 名:Leiocassis crassilabris

  • 中文名 粗唇鮠 拉丁学[1] 
  • 外文名 Leiocassis crassilabris 
  • 名别  称黄卡,黄姑鲢,鸟嘴肥,黄腊丁等
  • 界  动物界 
  • 纲 硬骨鱼纲 

识别特征

  ​背鳍条II—6—7;臀鳍条iii-iv—13一19;胸鳍条I—8—9;腹鳍条i—5,鳃耙11—13,游离脊椎骨39—40。体长为体高的3.6-4.7倍,为头长的2.9——4.6倍,为尾柄长的5—6.3倍,为前背长的2.7——3.1倍。头长为吻长的2.5——3.3倍,为眼径的3.8—55倍,为眼间距的2.2—2.8倍,为头宽的1.2一1.4倍,为口裂宽的2.2—2.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5倍。体延长,前部略粗壮,后部恢g扁。头钝,侧扁,头顶被厚皮膜;上枕骨棘不裸露,略长,接近项背骨。吻圆钝,突出,略呈锥形。眼中等大,侧上位,被以皮膜;眼线不游离。眼间隔宽,略隆起。口下位,略呈弧形。唇略厚。上颌突出于下颌。上、下颌及腭骨均具绒毛状齿,形成齿带。须均细弱,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线,后神达眼后缘,颌须可达鳃盖骨,领须短于领须。鳔1室,心形。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鳃耙细短。背鳍短小,骨质硬刺前缘光滑,后缘具细弱锯齿或齿痕,起点距吻端大于距脂鳍起点。脂鳍发达,长于臀鳍,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瑞至尾鳍基中央偏前。臀鳍起点位于脂鳍起点之垂直下方赂后,至尾鳍基的距离与至胸鳍基后端相等。胸鳍侧下位,硬刺较宽扁 ,前线光滑,后线具lO一14个锯齿,后伸远不及腹绪。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之垂直下方略后,距胸绪基后瑞大于距臀鳍起点,后端达臀绪。肛门约位臀鳍起点至腔鳍基后端的中点。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末端圆钝。活体全身灰褐色,体侧色浅,腹部浅黄色。各鳍灰黑色。为小型鱼类。常生活在江河湾的草丛和岩洞内,多夜间活动。主要以寡毛类、小型软体动物、虾、蟹及小鱼为食。8—书月在浅水草丛中产卵。卵具粘性,受精卵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体长可达400删。肉质细微,骨刺少,为优质鱼。用流刺网捕捞。

粗唇鮠

生 境

  多在江河、湖泊的底层生活。个体不大

地理分布

  多在江河、湖泊的底层生活。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珠江、闽江等水系。

广西分布区

  南宁市区 武鸣 隆安 马山 上林 宾阳 横县 融安 融水 阳朔 临桂 灵川 全州 兴安 永福 灌阳 资源 龙胜 恭城 岑溪 苍梧 合浦 上思 钦州市区 贵港市区 桂平 平南 玉林市区 博白 贺州市区 钟山 富川 天峨 罗城 环江 来宾市区 忻城 象州 武宣 崇左市区 扶绥 龙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