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篦齿眼子菜

2022-07-12 01:55:42 百科资料

篦齿眼子菜(原变种),是一种植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分布在中国南北各省区。

  • 中文名称 篦齿眼子菜(原变种)
  • 界 植物界
  • 分布区域 中国南北各省区
  • 功效 清热解毒之功效

形态特征

  沉水草本。根茎发达,白色,直径1-2毫米,具分枝,常于春末夏初至秋季之间在根茎及其分枝的顶端形成长0.7-1厘米的小块茎状的卵形休眠芽体。茎长50-200厘米,近圆柱形,纤细,直径0.5-1毫米,下部分枝稀疏,上部分枝稍密集。叶线形,长2-10厘米,宽0.3-1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与托叶贴生成鞘;鞘长1-4厘米,绿色,边缘叠压而抱茎,顶端具长4-8毫米的无色膜质小舌片;叶脉3条,平行,顶端连接,中脉显著,有与之近于垂直的次级叶脉,边缘脉细弱而不明显。穗状花序顶生,具花4-7轮,间断排列;花序梗细长,与茎近等粗;花被片4,圆形或宽卵形,径约1毫米;雌蕊4枚,通常仅1-2枚可发育为成熟果实。果实倒卵形,长3.5-5毫米,宽2.2-3毫米,顶端斜生长约0.3毫米的喙,背部钝圆。花果期5-10月。2n=78。

  茎的皮层中具有少数散生的机械束;维管柱中仅具1条中央木质管道。

分布范围

  我国南北各省区均产。生于河沟、水渠、池塘等各类水体,水体多呈微酸性或中性,在西北地区亦见于少数微碱性水体及咸水中。全球分布,尤以两半球温带水域较为习见。

  本种生态幅相当宽,在淡水与咸水中均可繁茂生长,为属内少数几个在全球各洲均有分布的种类之一。其形态,特别是在营养体形态上有较大幅度的连续变异,果实形态亦常因雌蕊发育为成熟果实的数目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主要价值

  全草可入药,性凉味微苦,可清热解毒;治肺炎、疮疖。

同类作物

  陈耀东依据采自青海湖的标本所发表三个新种 (红梗眼子菜P. miniatus、具苞眼子菜P. bracteatus及洱海眼子菜P. erhaiensis) ,从描述及文中附图来看均应属本种变异范围之内。在他的讨论中,着重提及了红梗眼子菜与本种的区别,认为二者花序梗长度、颜色及花期花序沉水或浮水、果实腹面凸起与否等方面有别。事实上,这些特征除果实的发育形态往往在同株植物上即可看到连续的变异外,其他特征常与水体环境如水深、水的化学性质等有关,不宜作为分种依据。具苞眼子菜及洱海眼子菜与本种的区别在讨论中未谈及,但根据二者与红梗眼子菜的区别,亦多以营养特征为主。我们认为将上述三种并入本种较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