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叹纣

历史典故,箕子是纣王的伯父,纣王刚刚登基就开始过上奢侈的生活,箕子进谏纣王这会导致百姓背叛。
- 中文名称 箕子叹纣
- 外文名称 无
- 属性 历史典故
- 身份 纣王的伯父
- 国籍 中国
原文
纣初立,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将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未几,造鹿台,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牛刃其中,酒池肉林,宫中九市,而百姓皆叛。
注释
①象著:象牙筷子。
②土簋:陶土做的食器。
③藜藿:野菜,指粗劣的食物。
④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⑤茅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⑥卒:死亡,灭亡。
翻译
殷纣王刚即位,生活便开始奢侈起来,使用起了象牙筷子。对此,纣王的叔父箕子叹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制的食器盛东西,并且要做犀玉之杯了。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必不会再吃羹藜等野菜制成的食物、穿质料粗劣的短褐衣服、住在茅草铺顶的房屋之下了,则要求身披锦衣九重、脚踩高台广室。怀有这样的要求,整个天下也满足不了他了!远方的珍怪之物,舆马宫室等等都逐渐齐备,这些都自此而始,我害怕他由此走向灭亡!" 没过多久,纣王便开始建造鹿台,琼室玉门,豪华富丽,狗马奇物充满其中,还有酒池肉林,宫中街市,供他穷奢极欲。而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人物介绍
把有才或者悟道之人称为"子",不知是从哪里开始的,反正后来的都喜欢这样,即便他是老子或孙子。据有关专家考证后,得出的结论是很让人意外的,大约是从箕子开始,才赋予"子"这个字来代表知识分子系列并且可以著书立说的人,所以箕子又被称为"中华文化第一子"。
箕子何许人也?在习惯于现行书本教材灌输的新新新...人类那里,显然并不知道,或者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即便是可见的典籍中要认真分析起来,也把他老先生遗忘了。说到皇亲国戚的荣华富贵身份的显赫,箕子级别很高了,远远不是"官二代"之流能够比拟的,他是殷商时期第三十代君主文丁的儿子,只不过是他的兄长帝乙成为一国之君而已,后来他的侄子就很有名气(虽然更多的是骂名),即纣王。同时,箕子并未因商朝被周朝所灭就如同延续到现在的那些被人津津乐道的某些故事那样,一定要招兵买马报仇雪恨恢复故国,他选择了远赴当时的海边去发展事业,据尚书大传说:"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走之前,据称周武王知道他的本事,向他请教治国安邦之道,箕子第一次系统抛出了洪范九畴的理论。内容包括:五行学说,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建用皇极,又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征,向用五福,威用六极。这样看来,似乎这么多年泱泱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都在里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