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嫃

简媜(1961年10月9日-),本名简敏媜,生于台湾宜兰县冬山乡武罕村冬山河畔,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简媜自称是"无可救药的散文爱好者",其创作多元多变,题材从乡土亲情、女性书写、教育亲子,到城乡变异、社会观察、家国历史、生老病死,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散文作家。
- 中文名称 简媜
- 别名 简敏媜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台湾宜兰县
人物经历
简媜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平凡家庭,排行老大,家中成员上有阿嬷、父母,下有两个弟弟及两个妹妹,当时宜兰乡下的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是浓郁的亲情、乡里间的人情义理,与天高地阔的自然与田地,使得她有一个快乐多彩的童年,也为她储存了未来成为作家的能量。
简媜先后就读武渊国小、顺安国中。1974年她13岁就读国中期间,她的父亲因车祸意外过世,身为长女的她,被迫瞬间长大,帮忙阿嬷与母亲扛起这个家变成她的责任,此刻她也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为了要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她决定到台北报考高中。
2年后,她考入台北的复兴高中,初到台北,都会与乡下巨大的文化差异,一时之间令她难以适应,加上年少的叛逆,与同学之间的隔阂,让她常常处于孤立状态,所幸她从文字创作中,抒发满腹的压力与郁闷。高三那年,简媜就立定志向,这辈子她要走文学这条路。
大学联考后,简媜考入台湾大学哲学系,1年后改读台大中国文学系。大学期间,开始崭露头角荣获多项校园文学奖。大学毕业后,简媜曾经在高雄佛光山编印佛书,也做过广告公司文案,及《普门》杂志、《联合文学》、"远流出版社"与"实学社"的编辑,简媜也曾与陈义芝、张错等人创办"大雁出版社"。
1995年简媜与中央研究院统计所学者姚怡庆结婚,育有一子,目前专事写作
创作特点
简媜以散文知名,其文字曾经入选海内外多种文学选本,获得过台湾岛内三大散文奖。简媜的散文颇具古典文学的素养,传统浪漫的情怀,而又带着现代主义的虚无思想及后现代的解构观念。简媜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乡村古朴、圆和、亲切的氛围让她获得更多的是生存的宁静。她的笔触抒情如诗,包容着浓烈的柔情,充分显露出她对土地热爱与思索。其后,简媜背负行囊远离故乡,走进了繁华的都市,领略了生活的另一种滋味。简媜没有对大都市产生太多的好感,在行文中她一再流露出对和谐纯朴的人伦关系的渴望,她写童年、写爱情、写故乡的土地,渴望通过这样的途径回归宁静。
她笔下摇曳恣纵,言人之所不言,但谨守纪律,轻易不逾越文法尺度,收敛之间看得出旺盛过人之血色,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
简媜永远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他们欣赏简媜的清词丽句,佩服她善于化解古典文字和佛经中的典故为鲜活意象的能力,同时也被她文章中所带出的孤独、柔软的句言所包裹。
主要作品
《空灵》
《水问》
《胭脂盆地》
《以箭为翅》
《密密语》
《私房书》
《下午茶》
《红婴仔》
《女儿红》
《烟波蓝:简媜散文精品集》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月娘照眠床》

《天涯海角》
《玻璃夕阳》
《好一座浮岛》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忧郁女猎人-金蜘蛛丛书》
《微晕的树林》
《顽童小番茄》
《旧情复燃》
《梦游书》
《四月裂帛》
《眼中人》
获奖情况
1993年《胭脂盆地》获得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好书奖。
1996年《女儿红》获得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好书奖。
1999年《红婴仔》获得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好书奖。
这个奖对台湾的作家非常重要,它奠定了作家在台湾的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