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立夏习俗

2022-07-07 05:05:17 百科资料

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郊去迎夏,还有煮好囫囵蛋、孩童来斗蛋、南方七家粥、北方状元饼、朝廷吃冰块、民间喝冷饮、立夏剪野菜、尝鲜保平安等各式各样的习俗。有一种与孙膑相关的乌米饭,在江南地区大受欢迎。

乌米饭

  战国时代,庞涓和孙膑一同进山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急于求成,学了些皮毛之物就下山去了。孙膑勤奋好学,鬼谷子将兵法精华传给孙膑。庞涓得知后,非常嫉妒他,先假意热情招待孙膑,而后又弄断他的腿,使他陷于囹圄之中,骗他写兵书。孙膑为了保全自己,故意装疯卖傻,把写好的兵书也烧了。庞涓怀疑孙膑装疯,就把他关进猪圈。看守孙膑的老狱卒心眼很好,他与老伴商议后,把糯米用乌树叶浸泡后煮熟捏成小团子给孙膑。庞涓以为孙膑在吃猪粪,就放松了对他的看管。后来,齐国派人把孙膑救了出来,孙膑在齐国大展鸿图,打败并杀死了庞涓。

  孙膑十分感激那位老狱卒,每到立夏,就要吃一顿乌树叶糯米团。人们钦佩孙膑的气节才华,也在立夏时做乌米饭吃。立夏吃乌米饭的风俗便形成了。据说,吃乌米饭还能祛风败毒,连蚊虫也不会叮咬了。

  作法详见词条:乌米饭

迎夏于郊

  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这种迎夏的仪式是很庄严很隆重的。过去,民间还常以立夏的阴晴测一年的收成,认为立夏这一天下雨最好。民谚有“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之说。

孩童来斗蛋

  立夏时节,是蛋类食品的旺季。在嵊州,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再套上丝网袋,挂在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具体玩法是: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

七家粥 状元饼 

  在立夏日,福建周宁县一些乡村吃“立夏糊”,分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邻里互邀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风俗类似。

  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大家来分食。闽南则家家户户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演化到后来,红糟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面”(“夏”与“虾”闽南语同音),海虾煮熟后变红,以此祈夏季发财、吉祥。

  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饼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吃冰块 喝冷饮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其实,皇帝立夏赐冰,并非起于明代。据考证,两宋时期皇帝立夏赐冰给群臣就已经成为一项惯例和习俗。

  而在民间,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虽不能得冰,却也有在这天喝冰饮的习俗。还是《帝京景物略》载云:“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曰‘冰盏 ’。”

  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也记载:“(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

  据考证,上面所说的“铜盏”,实际就是盛冰镇饮料的木桶。“铜盏”一般都是黑漆铜箍,桶盖上有一根铜制的月牙幌子,既表示这酸梅汤是在夜里制成的,也是招徕顾客的标志。

剪野菜尝鲜

  立夏时节,一部分作物收割了,所以各地都有尝新的习俗。安徽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苋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古代杭州人立夏吃“三烧、五腊、九时新”

  三烧指烧饼、烧鹅、烧酒。五腊指黄鱼、腊肉、盐蛋、海狮、清明狗。九时新指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黄豆笋、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

  上海、温州等地立夏日食用青梅。上海郊县农民把青梅、酒酿和鲜蛋叫做三鲜,“立夏尝三鲜”。

  无锡也流行“尝三鲜”,花样很多,具体分为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是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是海狮、鲥鱼、河豚。还有的地方要吃霉豆腐,认为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了。

  此外还有别的吃法。还是秦荣光写的诗:“麦蚕吃罢吃摊粞,一味金花菜割畦。”麦蚕是尚在灌浆未完全成熟的麦,碾磨而成色青的浆状,色泽和口感均似蚕豆,故称麦蚕。金花菜就是苜蓿,花呈金色,于是叫做金花菜。古代农耕缺肥料,土地实行轮种,休耕的土地上种苜蓿,是上好的肥料。苜蓿是草,立夏时人们摘苜蓿之嫩头食用,上海人称之为“草头”。

  记录清代上海风俗的《沪城岁时衢歌》中说:“立夏日,剪野菜,有所谓草子头者;磨末作粞,入草子头煎之,味甚香脆,名‘摊粞’。”这种节日食品今天已经很少能吃到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