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隆山

穹隆山位于光福镇南,高竣挺拔,山高林密,其间的茅蓬坞有苏州地区唯一的天然次生森林,有楠木等217种名贵树木、151种药用植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批准建立为东吴国家森林公园。穹隆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据传为中国大军事家孙武隐居写作《孙子兵法》处,现保留有孙武苑。同时还有苏州地区最古老的寺庙穹窿寺、韩世忠隐居的宁邦寺、江南道教中心上真观、中国五大名台之一的朱买臣读书台,于右任题写的蕲王韩世忠玩月台、号称露天书法艺术馆的小王山摩崖石刻、中国国防教育基地等景点。
- 中文名 穹隆山
- 适宜游玩季节 全年
- 建议游玩时长 3-4小时
- 所属国家 中国
- 地理位置 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南
简介

窟窿山在喇嘛山西行约10余公里,在高如屏的山体中,有两个直径约6米的圆孔穿山而过,构成山光画廊一大奇景。<水经注>称“孔山”。晴天望孔山似峰头嵌日,遇风雨天气,则可观赏千变万化的“孔山流云”。
双孔峰上有两孔,一孔大,一孔小,并排而立仿佛一对天窗。这座山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为“孔山“。其孔高22米,左边孔宽约14米,两边孔略狭窄,有10米,中间石柱厚达2米。相传,此山是杨二郎担山填海,以便进军。杨二郎便来此担山,用扁担穿了两孔,未能挑起此山,便只好放下另寻他山。这样,窟窿山便留了下来,成为塞外一座奇山。登上窟窿山,远望连绵群山,云雾缭绕,朦朦胧胧,一片霞光,绚丽迷人。
相传远古时候,“九阳”普照,群山乱动之时,玉帝派二郎真君下凡,赶“九阳”、逐“千山”,行至此处,不慎扁担折断,山仍在此地,形成了庞大的燕山山脉。这窟窿就是当年二郎神的扁担窝。
穹隆山位于光福镇南,高竣挺拔,山高林密,其间的茅蓬坞有苏州地区唯一的天然次生森林,有楠木等217种名贵树木、151种药用植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批准建立为东吴国家森林公园。

穹隆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据传为中国大军事家孙武隐居写作《孙子兵法》处,现保留有孙武苑。同时还有苏州地区最古老的寺庙穹窿寺、韩世忠隐居的宁邦寺、江南道教中心上真观、中国五大名台之一的朱买臣读书台,于右任题写的蕲王韩世忠玩月台、号称露天书法艺术馆的小王山摩崖石刻、中国国防教育基地等景点。
植被与景点

穹隆山位于光福镇南,高竣挺拔,山高林密,其间的茅蓬坞有苏州地区唯一的天然次生森林,有楠木等217种名贵树木、151种药用植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批准建立为东吴国家森林公园。
穹隆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据传为中国大军事家孙武隐居写作<孙子兵法>处,现保留有孙武苑。同时还有苏州地区最古老的寺庙穹窿寺、韩世忠隐居的宁邦寺、江南道教中心上真观、中国五大名台之一的朱买臣读书台,于右任题写的蕲王韩世忠玩月台、号称露天书法艺术馆的小王山摩崖石刻、中国国防教育基地等景点。
历史证明窟窿山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单单《孙子兵法》这四个字的份量便足以令这座不过341米高的小山丘仰为观止了。当年曾是齐人的孙武为避战乱而居吴地,就在这穹隆山茅蓬坞写下了十三篇奠定其兵圣之位的《孙子兵法》,也从此,穹隆成为了兵家圣地。

秋天的穹隆,层林虽未曾尽染,却金桂飘香,环顾四下却不见桂影。碍于窄而陡的车道无法久留,只得直驶至峰顶望湖处体味乾隆的诗境去了——“三万六千顷,春风秋月中”,而此刻,秋风肆虐,吹在身上竟有些凛冽之感。与那些名川大岳相较,这穹隆山实在是算不上什么,然据说,那位爱南巡的皇帝六次下江南,次次上穹隆。有望湖亭的御碑为证。
天气爽朗的日子里,在望湖处可将八百里太湖、七十二诸峰尽收眼底,往近处看,可以看到层峦叠翠、阡陌纵横之江南田园风光。再转到上真观去。而倘若是从山脚往上爬的话,那么沿着乾隆当年的登山御道便可直达这上贞观。
景点游览

但凡名寺古刹皆爱隐于深山茂林,这上贞观自不例外,可惜原观已毁于文革。走下御道透过参天的古木回望这座观,能感受到其集天地而成的灵气。沿着上贞观再往下,拐进另一条狭窄的山路就是孙武苑。它坐落得极是隐秘,这孙武苑果真有一番不同于别处的气象,想就是龙虎之异象了,有点肃穆,也有些神秘,有点森然,还有些恬适,竹篱茅屋里模拟展示出孙武子昔日著书的场景,光线甚是昏幽,人行其间,那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竟恍若昨天。四周遍是古木,有枫香、有紫楠、有黄檀、有苦槠……味芳馨,沁人心脾;形奇特,心旷神怡。
木木虬然而参天,姿形各异,极是苍翠葱郁,在这大片的绿色里有鲜有嫩、有淡有浓,间或还夹染些如火焰一般璨灿的红,似金子一样澄亮的黄。秋山是气象万千的,秋山也是斑斓多彩的。毛泽东所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八个金字迎面而立,更增添其神圣气氛。回廊里满是名家书法,或行或草、或篆或隶莫不恢弘盖世。
在兵圣堂的一侧挑选一棵桂树坐于底下,风过,桂花雨纷纷扬扬,香气撩人,使那原本肃杀清冷的兵家胜地平添了些许甜甜的暖馨之意。喝着茶,见不远处有一指路牌——“朱买臣读书台”,顿时来了兴趣,这朱买臣不是别人,正是“覆水难收”这个典故的原型。想当年,朱买臣贫困潦倒以打柴为生时就居于穹隆脚下,他酷爱读书,为怕人嘲笑,就将书藏于山里,山下“藏书”这个镇名即因此而来。其妻嫌他没有出息,抛夫而去,不料想在朱五十岁上经人引荐而被汉武帝任为中大夫,前妻闻此讯悔之莫及,遂请求破镜重圆,再续旧好,朱当即以水泼地,命之收覆……由此,还引出了一出昆曲名剧<痴梦>来。只是,现在更多的人将这“覆水难收”用在了姜子牙身上。这块朱买臣读书台不过是块磐石,高广不过丈许,表面突兀不平,上刻有明学者都穆所题的“汉会稽太守朱公读书之处”,环顾四周极是清幽,倒也不失为一块读书的好去处。

要说在这穹隆或隐居或练丹或读书过的名人还真是不少,有西汉的谋略家张良,有布雨神仙赤松子,还有抗金名将韩世忠,据传他率其部下六大将削发学禅就在穹隆山的宁邦寺,还有明惠帝,为避燕王追杀而逃亡在拈花寺……不可谓不藏龙卧虎。
到此一游而留诗题词的更是数不胜数,有唐人陆龟蒙、皮日休,有今人于右任、章太炎……就在这座小小的穹隆之上,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竟多达五百余处。苍松翠竹,清泉潺潺,新亭翼然,仿若世外桃源,一片太平盛景。
相关传说

相传,窟窿山是杨二郎担山填海,以便进军。杨二郎便来此担山,用扁担穿了两孔,未能挑起此山,便只好放下另寻他山。这样,窟窿山便留了下来,成为塞外一座奇山。登上窟窿山,远望连绵群山,云雾缭绕,朦朦胧胧,一片霞光,绚丽迷人。
相传远古时候,“九阳”普照,群山乱动之时,玉帝派二郎真君下凡,赶“九阳”、逐“千山”,行至此处,不慎扁担折断,山仍在此地,形成了庞大的燕山山脉。这窟窿就是当年二郎神的扁担窝。
穹窿山的形成
远古的造山运动以及亿万年岁月的侵蚀,使西山呈现出众多的穹窿山奇观。这些窟窿山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长十余米,而有的仅几十厘米,有的可见著于书刊记载,也有的发现于图册标注,有些是他人指点,有些是在山野中漫步的偶然发现,有的被开发为旅游景区,有的还隐在深山未被众人所见。
奇观图欣赏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