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稷山高台花鼓

2022-07-15 18:08:36 百科资料

山西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鼓乐舞蹈,源远流长。相传远古时代,圣人后稷于山西稷山教民稼樯,开启了中国农耕文明,稷山先民以鼓乐祭拜由此而生。千百年来,人们沿用这一古老的方式,祈求五谷丰登。由古代河东地区传统的稷山花鼓发展演变的稷山高台花鼓,赋予了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新的生机。

在山西运城稷山县,花鼓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逢年过节、赶庙会、闹红火,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场所就一定有花鼓表演。稷山高台花鼓明清时已形成规模和体系,现以桐上花鼓、东蒲花鼓、稷山安福艺校花鼓最具代表性。

  • 中文名称 稷山高台花鼓
  • 类型 传统民间舞蹈
  • 地点 稷山县
  • 范围 逢年过节、赶庙会

表现形式

  稷山花鼓最初的打法是:着男式表演服装的演员为核心人物,在舞台 的中心抱鼓表演,另有四个男扮女装的配角围着他表演。乐队在旁边伴奏,而且每一个段落间还配有歌曲演唱。后来,稷山花鼓由原来的清一色男演员,演变为有女演员加入一起演出,人员逐渐增多,表演形式不断改进。抱鼓的由单人变为双人双打,跑圆场的由四人增至八人、十人。自明清以来,稷山花鼓又有了质的飞跃,演员阵容壮大了,化妆、服装更为讲究,动作技巧更为丰富,高难度技巧有蹲步劈*、鹞子翻身、凌空跃马、水中捞月、金鸡独立、孔雀开屏、秋千荡虎、倒挂金钩等,演出人员多达二三十人。在表演形式上特有的高台造型,抱鼓的成了六人三对,在表演到高潮时用十几条板凳叠摞起架,演员分层表演,难度加大、花样增多。稷山高台花鼓不断创新,表演时人数多达200余人,高台最高可加至11层。

高台花鼓

获得荣誉

  稷山高台花鼓参与的国内各种表演大赛以及所获殊荣

  2003年9月,获山西省第二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最高奖

  2004年5月获云南昆明国际民族民间鼓舞大赛金奖

山西运城稷山花鼓

  2004年9月,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 "群星奖"金奖

  2005年9月,参加"中华一绝"全国民间艺术大赛获得银奖

  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参加了中央新闻频道春节大联欢

  2008年参加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

  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表演

  2011年参加央视3台《欢乐中国行》魅力运城的开场表演

  2015年参加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表演

  2017年参加央视《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

  2019年参加央视《非遗公开课》节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