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游

秉烛夜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ǐng zhú yè yóu,旧时比喻及时行乐。出自《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中文名 秉烛夜游
- 外文名 Make merry while one can
- 出处 《古诗十九首》
- 释义 手持蜡烛在夜间行游
成语解释
拼音:bǐng zhú yè yóu
注音:ㄅㄧㄥˇ ㄓㄨˊ ㄧㄜˋ ㄧㄡˊ
【解释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成语典故
【出处 】《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示例】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良有以也。"
秉:拿着;握住。老舍先生的《养花》: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成语典故
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词语辨析
【近义词】:及时行乐【反义词】:彻夜苦读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及时行乐,也形容珍惜光阴。秉:执持、拿。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1。游览自贡灯会与古人的~有天壤之别。
2.。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3。葛长庚《贺新郎》:飞尽桃花片。倚东风、高吟大啸,开怀消遣。芍药牡丹开未遍。不道韶华如电。无心向、小庭幽院。秉烛夜游虽不倦,奈一番、风雨花容变。春去也,无人见。何处莺莺啼不断。探后园、红稀翠减,青稠绿满。蝶在花间犹死恋。早有行人摇扇。故自要、与春为饯。笑指白云归去好,对夕阳、泻酒凭谁荐。柳深处,有双燕。
4.《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汉乐府·西门行》中最早出现此句)
5。老舍《养花》中说道: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葛长庚简介
[宋]字白叟,一字如晦,福建闽清人。家琼州武夷山,弃家游海上,号海琼子。至雷州继白氏,改姓白,名玉蟾,字以阅,又字象甫,号海南,又号琼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云外子,亦号琼馆。天资聪敏,十岁至广城应童子科。遇泥丸真人陈翠虚檇入罗浮,遍游名山。后封紫清明道真人。嘉定末诏徵称旨,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气爽。喜饮酒,文不加点,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若龙蛇飞动,兼喜篆、隶,尤妙梅竹,而不轻作。间自写其容,数笔立就。所作佛像似吴道子。相传鄂州城隍庙壁竹林,是其真迹。有琼馆集、白真人文集。《史纂左编、广东通志、武夷山志、彭耜撰海琼玉蟾先生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