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禽脑脊髓炎

2022-07-09 03:20:41 百科资料

禽脑脊髓炎是主要侵害幼鸡的一种病毒病,以运动失调和头颈部震颤为特征。产蛋鸡可出现一时性产蛋急剧下降。

  • 中文名 禽脑脊髓炎
  • 特征 运动失调和头颈部震颤
  • 发病年龄 1-2周龄
  • 严重症状 肝脏肿大,肠炎

主要症状和病变

  自然发生通常见于1-2周龄,起先表现精神不好,眼睛稍为迟钝,接着头颈震颤,运动失调,前后摇晃,最后动作失控,不能运动,但仍有食欲,直到因饮食不足而衰竭死亡。肉眼病变不明显,严重时可见肝脏肿大,肠炎。

防治

  ①免疫种鸡是最有效的方法,90-100日龄饮水免疫。②注意饲养管理,保证各种维生素的供给。

  禽脑脊髓炎又称流行性震颤,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运动失调和头颈震颤,成年鸡产蛋量下降。

病原

  该病毒属微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对氯仿、酸、胰酶、胃酶和去氧核酸酶有抵抗力。病毒能在无免疫性母鸡所产的卵的鸡胚脑部和卵黄囊中增殖,也可在神经胶质细胞、鸡胚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胰细胞等细胞培养物上生长繁殖。

流行病学

  鸡、雉鸡、火鸡、鹌鹑等均可自然感染。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被感染,但出现明显症状的多见于3周龄以下的雏鸡。

  病禽通过粪便排出病原,污染饲料、饮水、用具、人员,发生水平传播。病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另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垂直传播,感染后的产蛋母鸡,大多数在为期3周内所产的蛋中含有病毒,用这些带毒种蛋孵化时,一部分鸡胚在孵化中死亡,另一些鸡胚可孵出,出壳雏鸡可在1~20日龄之间发病和死亡,造成本病的流行,引起较大的损失。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临床症状

  经鸡胚感染的雏鸡潜伏期为1~7天,经接触经口感染的潜伏期为10~30天,通常是在1~3周龄发病。

  病初雏鸡精神稍差,眼神呆钝不愿走动,驱动时行走不协调、摇晃,逐渐运动共济失调,以跗关节或胫部行走。后见雏鸡精神沉郁,运动严重失调逐渐麻痹和衰竭,头颈震颤,手扶时更明显。由于共济失调不能走动,摄食、饮水不足最后衰竭死亡。

  部分病雏可见一侧或两侧眼睛的晶状体混浊,变成兰色而失明。

  雏鸡群可迅速全部感染,但发病率通常为4%~50%,有时可达60%。死亡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10%~70%之间,平均25%.

  成年鸡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出现短时间(1~2周)产蛋下降,下降幅度在5%~15%之间,其后可逐渐恢复。

病理变化

  无特征性肉眼病理变化,仔细检查仅可在胃的肌层中出现灰白色区。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的分离和血清学试验。

防制

  ①本病尚无药物治疗,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不到发病鸡场引进种蛋或种鸡,平时做好消毒及环境卫生工作。

  ②进行免疫接种,弱毒苗可饮水、滴鼻或点眼,在8~10周龄及产前4周进行接种;灭活油乳剂苗在开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也可在10~12周龄接种弱毒苗,在开产前一个月再接种灭活苗,均具有很好的防制效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