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碧塔重唇鱼

2022-07-13 04:55:09 百科资料

重唇鱼 学名Diptychus chungtiensis Tsao 体长,略侧扁,尾柄稍圆。头锥形,吻钝。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缘。唇稍薄,下唇侧叶窄,唇后沟中断。口角有短须1对,末端不超过眼后缘。体被无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左右,具臀鳞。背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与背鳍基的后半部相对。 分布于云南中甸盆地的内流水体及金沙江水系的小中甸河,为该地区主要经济鱼类。

  • 中文名 碧塔重唇鱼
  • 拉丁学名 Diptychus chungtiensis Tsao
  • 别称 真口鱼、于哥、土风鱼、重口鱼
  • 界 动物界
  • 科 鲤科

基本资料

  "碧塔重唇鱼"有3层嘴唇,故而得名生物学家取的学名叫"中甸高山裸鲤鱼",并考证它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传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看这种鱼,鱼身圆直,有花纹,无鳞似泥鳅。过去,这种裸鲤鱼曾被当地藏民视为"神鱼",长期不敢触犯。只是近些年,有人发现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鱼类菜馐中的珍品,才开了捕捞的禁令。那天,在碧塔海边的小木屋里午餐,可品尝到鲜美可口的清汤重唇鱼。那味道之鲜,口感之好,是难以言表的。

形态特征

  体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25厘米。头长而粗壮,吻长,尖出。眼大,侧上位,在眼的后上部和前鳃。

  盖骨边缘有一排粘液腔。口下位,呈弧形,上颌较长。唇厚,肉质,上唇与吻褶间形成一深沟,下唇前面中断,分成左右2叶。颌须1对,稍短于眼径。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侧线鳞45~49。背鳍Ⅲ7,第3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而粗壮的硬刺,其起点稍近于吻端。臀鳍Ⅲ6。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幼鱼体侧有许多黑色的斑点,成鱼则无。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产卵期5~6月。

醉鱼典故

  逢五月杜鹃花盛开的季节,碧塔海畔的杜鹃花瓣纷纷飘落于水中,引来游鱼,鱼儿吞食花瓣后,竟醉倒而飘浮于水面,醉鱼和杜鹃就这样形成了湖面的奇特景观。据说林中的老熊也会趁月色来捞食昏醉之鱼。著名作家冯牧曾描写了这种景象,从此碧塔海"杜鹃醉鱼"的景观就扬名于世。特有的水,特有的花,特有的动物凝构出这特有的景致、湖光。群山、苍松古栎、山花烂漫相映成趣,令人如痴如醉。

  "醉鱼"不常有只是每年6~7月,香格里拉山花烂漫,碧塔海湖畔各色杜鹊竞相开放时,重唇鱼才能争相抢食到飘落湖面的杜鹃花瓣,也才会出现"杜鹊醉鱼"的奇观当然,不是所有大大小小的重唇鱼都有机会抢到杜鹊花吃,而成为"醉鱼"所以,"醉鱼"十分罕见。

  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拍摄到"醉鱼"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长久的挥之不去的惦念为记述我的心路历程,写了一首"七绝"小诗:

  中甸香格里拉小

  迪庆山殊水亦殊,碧波塔海惹人趋

  松萝紧扎无终止,赤手村姑捉醉鱼①

  注①:醉鱼系碧塔海特有的重唇鱼,因食杜鹊花瓣而醉,空手可捉

  这首小诗已被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百卉题咏》一书选登

药里作用

  【性味】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治十年腰脊疼痛,腿膝酸麻,不能行动。

  【摘录】《*辞典》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