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碗托子

2022-07-11 00:29:04 百科资料

碗托子是山西省传统名吃。苦荞麦粉成浆加工后,装入碗或盆中冷却后,即可食用、因其状而得名,口感奇特,清热、解毒。

碗托子有两种一种是用苦荞麦面做的,呈黄色。还有一种是用面粉,淀粉做的,呈白色。

  • 中文名称 碗托子
  • 主要原料 苦荞麦面
  • 是否含防腐剂 否
  • 主要食用功效 清热、解毒

制作方法

  将新磨制的苦荞麦面用滚开水烫一下,去苦煞涩。苦荞麦面烧过之后,加水打成糊状,轻轻拌入水锅里。锅中的水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水多了,做出的碗饦发粘发绵,水少了碗饦显硬易碎,口感不好。面入锅后,先用猛火烧开,然后再用小火慢慢熬熟。边熬边搅,防止焦锅。熬熟后要及时起锅,用勺将熬熟的苦荞麦面糊舀入碗中或盆内,置于阴凉处,晾上几个小时即可食用。

吃法

  食用时,从碗里或盆里取出碗饦子,用刀打成条状或小块,加上芥末、精盐、香醋、辣椒油,搅拌均匀,吃起来清爽提神,百吃不厌,美味可口,越吃越馋,一年四季,均可使用。还具有清热、解毒之效。

  另外一种碗坨子是白的,做法也和苦荞麦面的差不多,但颜色透亮,吃法也多了一种:把一种形状像漏勺的工具按在碗坨子上,一圈一圈的拉,使其形成像拉面一样的形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