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硝酸铈

2022-07-04 12:32:33 百科资料

硝酸铈为化学物质,助燃,具刺激性,工业品呈微红色,有潮解性。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用作汽灯纱罩添加剂、石油化工催化剂,是制取铈盐的原料。分析化学中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制药工业。

  • 中文名 硝酸铈
  • 外文名  Cerium (III) nitrate hexahydrate
  • CAS 10294-41-4
  • 分子量 434.12
  • 分子式 Ce(NO3)3·6H2O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硝酸铈

  中文别名:硝酸铈(六水);硝酸铈六水合物;硝酸铈(III)六水合物;硝酸亚铈,六水;硝酸亚铈;六水合硝酸铈;硝酸铈(Ⅲ),六水;硝酸亚铈

  英文名称:Cerium (III) nitrate hexahydrate

  英文别名:CERIUM NITRATE, HEXAHYDRATE; Cerium(III)nitrate,hexahydrate(1:3:6); Ceriumtrinitratehexahydrate; Nitricacid,cerium(3+)salt,hexahydrate; CERIC NITRATE; CERIUM(+3)NITRATE HEXAHYDRATE; CEROUS NITRATE HEXAHYDRATE; CEROUS NITRATE, HYDRATED; cerium(+3) cation nitrate hexahydrate

  CAS:10294-41-4

  分子式:Ce(NO3)3·6H2O

  分子量:434.12

安全信息

  符号:GHS03GHS05GHS09

  信号词:危险

  危害声明:H272; H318; H410

  警示性声明:P210; P273; P280; P305 + P351 + P338 + P310; P370 + P378; P501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5.1

  海关编码:284610909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477 5.1/PG 2

  WGK 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8

  安全说明:S17-S26-S39

  RTECS号:FK6300000

  危险品标志:Xi

生产方法

  1.硝酸法:将富铈的氢氧化稀土酸性溶液,水解,硝酸溶解,在草酸或过氧化氢存在下使4价铈还原成3价铈,再经结晶、分离,制得硝酸铈成品。

  2.将草酸铈在水浴上加热溶于稀硝酸,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用途

  1.用作汽灯纱罩添加剂、石油化工催化剂,是制取铈盐的原料。分析化学中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制药工业。

  2.用作试剂,用于制造煤气灯网罩、药物,并用于原子能、电子管等工业。

危险性

  健康危害:至今尚未见铈及其化合物职业性中毒的报告。但高浓度时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生产中应防止溅入眼内,以免引起眼损害。

  燃爆危险:该品助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泄漏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工业品呈微红色,有潮解性。

  熔点(℃):96

  沸点(℃):200(分解)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

稳定性

  禁配物: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硫、磷。

  分解产物:氧化铈、氧化氮

毒理学

  急性毒性:LD50:4200 mg/kg(大鼠经口)

生态学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51524

  包装类别:Z01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