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炖牛肉

砂锅炖牛肉是中国菜系西北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砂锅炖牛肉以牛肉 为主要材料,烹饪以砂锅为主,口味属于咸鲜。砂锅炖牛肉的特色:汤菜合一,汤味浓厚,鲜美可口。
- 中文名称 砂锅炖牛肉
- 工艺: 砂锅
- 口味: 咸鲜味
- 食用: 中餐晚餐
菜品特色
砂锅炖牛肉
类别:甘肃菜 补虚养身食谱 冬季养生食谱 气血双补食谱
工艺:砂锅
口味:咸鲜味
食用:中餐晚餐
口感:汤菜合一,汤味浓厚,鲜美可口。
主料:牛肉(腑肋)750克
调料:
牛肋条肉750 克
植物油50 克
食盐7.5 克
酱油50 克
葱段15 克
花椒15 粒
料酒15 克
姜片7.5 克
胡椒粉2 克
味精2 克
1. 将牛肋条肉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
2. 将牛肉块放入锅内,加入清水,上火烧开,撇去浮沫,略煮一会,即捞入温水盆中;
3. 把牛肉汤放置一旁澄清;
4. 把煮过的牛肉块洗去血沫,放入砂锅内;
5. 然后把澄清的牛肉汤徐徐倒入;
6. 炒勺置火上,加植物油烧热,投入葱段、姜片和花椒粒煸炒出香味,然后冲入料酒、酱油和少量牛肉汤;
7. 待汤烧开后,即调入食盐、胡椒粉、味精,使其成为咸鲜味;
8. 将烧的汤再倒入砂锅,用旺火烧开,移至小火上,盖严锅盖,用微火炖约2小时半,见肉烂汁浓即成。
做法
1. 牛肉先用水煮,再洗净血沫;
2. 煮牛肉汤,撇净血沫,澄清再用;
3. 大火烧开,小火慢煮。此乃本菜成功的三要决;
4. 如汤汁过多,不可大火冲沸收汁,可去掉一些。若汤汁过少,可以添加一些。
牛肉(腑肋):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该季节的补益佳品;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水牛肉能安胎补神,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
能量973.68千卡 蛋白质142.85克 脂肪41.13克 碳水化合物9.98克 叶酸4.1微克 膳食纤维1.97克 胆固醇532.5毫克 维生素A77.09微克 胡萝卜素147.8微克 硫胺素0.48毫克 核黄素1.05毫克 烟酸24.01毫克 维生素C3.47毫克 维生素E2.97毫克 钙211.01毫克 磷974.07毫克 钾1788.13毫克 钠5539.9毫克 碘0.88微克 镁166.43毫克 铁23.84毫克 锌30.95毫克 硒18.6微克 铜0.63毫克 锰1.28毫克
营养价值
1.谚曰:"美食不如美器。"清人袁枚曰:"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砂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陶器炊具,保温性能好,所制菜肴具有软、烂、酥等特点,入口即化,汤莱合一,汤味浓厚,鲜美可口,在我国应用极广,用作烹馔由来已久。北宋诗人苏东坡有诗曰:"岂知江头千顷雪,茅檐出没晨烟孤,堆碓舂粳光似玉,砂锅煮豆软如酥。"苏东坡所描写的炊具即是砂锅。
砂锅菜式,南北皆用,如苏扬风味的"砂锅狮子头",钱塘风味的"砂锅鱼头,"燕京风味的"砂锅百肉"等,皆以炊具和原料而名。兰州是西北砂锅的主要产地,砂锅菜式很多,但以"砂锅牛肉"久负盛名,是传统地方名菜。
2.古之"缹"肉法,是原料下锅后,先用旺火烧开,然后用小火煨煮慢炖而成,乃多汤慢火法。"砂锅牛肉"的技法即源于此。
牛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
本品只用牛肉,不用配料,是秦陇风味"取料单一、滋味醇正"的代表菜式。去兰州采风者,不可不尝。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 砂锅炖牛肉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82 千卡 |
蛋白质 | 10.5 g |
脂肪 | 2.7 g |
胆固醇 | 24 mg |
脂肪酸 | 3 g |
饱和脂肪酸 | 0.9 g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0.4 g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1.2 g |
水分 | 81 g |
碳水化合物 | 3.2 g |
膳食纤维 | 1.2 g |
灰分 | 1.2 g |
叶酸 | 17 μg |
钠 | 121 mg |
镁 | 17 mg |
磷 | 109 mg |
钾 | 270 mg |
钙 | 20 mg |
铁 | 1.8 mg |
锌 | 2.4 mg |
硒 | 3.8 μg |
碘 | 1 μg |
维生素A | 87 μ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04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11 mg |
烟酸(烟酰胺) | 2.1 mg |
维生素B6 | 0.15 mg |
维生素B12 | 0.35 μg |
维生素C(抗坏血酸) | 3 mg |
维生素D | 0.3 μg |
维生素E | 0.49 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