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

砂仁(学名:Amomum villosum Lour.)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可达3米,茎散生;根茎匍匐地面,中部叶片长披针形,上部叶片线形,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叶舌半圆形,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花梗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苞片披针形,膜质;小苞片管状,花萼顶端具三浅齿,白色,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唇瓣圆匙形,白色,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椭圆形,成熟时紫红色,干后褐色,种子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5-6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栽培或野生于山地荫湿之处。果实供药用,以广东阳春的品质最佳,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砂仁观赏价值较高,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
- 中文名 砂仁
- 学名 Amomum villosum Lour.
- 别称 小豆蔻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株高1.5-3米,茎散生;根茎匍匐地面,节上被褐色膜质鳞片。中部叶片长披针形,长37厘米,宽7厘米,上部叶片线形,长25厘米,宽3厘米,顶端尾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半圆形,长3-5毫米;叶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纹。



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花梗长4-8厘米,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苞片披针形,长1.8毫米,宽0.5毫米,膜质;小苞片管状,长10毫米,一侧有一斜口,膜质,无毛;花萼管长1.7厘米,顶端具三浅齿,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长1.8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6-2厘米,宽0.5-0.7厘米,白色;唇瓣圆匙形,长宽约1.6-2厘米,白色,顶端具二裂、反卷、黄色的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染紫红,基部具二个紫色的痂状斑,具瓣柄;花丝长5-6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药隔附属体三裂,顶端裂片半圆形,高约3毫米,宽约4毫米,两侧耳状,宽约2毫米;腺体2枚,圆柱形,长3.5毫米;子房被白色柔毛。
蒴果椭圆形,长1.5-2厘米,宽1.2-2厘米,成熟时呈紫红色,干后呈褐色,表面被不分裂或分裂的柔刺;种子为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主要变种
中文名、拉丁名 | 描述 |
---|---|
矮砂仁 Amomumv illosumLour.var.nanumH.T.Tsai et S.W.Zhao | 该变种与正种的区别是:植株矮小,株高1-1.5米,花序较小,总花梗较纤细。蒴果熟时绿色或略带棕色。 分布于中国云南富宁;生于林下荫湿处,海拔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富宁。 果实供药用,功效与砂仁近似。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
缩砂密 Amomumv illosumLour. var.xanthioides(Wall. ex Bak.) T.L.Wu et S.J.Chen | 蒴果成熟时绿色,果皮上的柔刺较扁。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勐腊、沧源等地);生于林下潮湿处,海拔600-800米。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亦有分布。 果实供药用,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
生长习性
喜热带南亚热带季雨林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能耐暂短低温,-3℃受冻死亡。生产区年平均气温19-22℃;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温度在90℃以上,怕干旱,忌水涝。需适当荫蔽,喜漫射光。宜选森林保持完整的山区沟谷林,有长流水的溪沟两旁,传粉昆虫资源丰富的环境,以上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和砂壤上栽培,不宜在粘土、沙土栽种。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栽培或野生于山地荫湿之处。
繁殖方法
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种子
选择饱满健壮的果实,播前晒果两次,晒后进行沤果,保持沤果温度(30-35℃之间)和一定湿度,3-4天即可洗擦果皮晾干待播。育苗之苗圃地要选择背风、排灌方便的地方,进行深耕细耙作畦,畦高15厘米、宽1-1.2米。施足基肥,每亩施过磷酸钙15-25千克,与牛粪或堆肥混合沤制的有机肥料1000-1500千克。春播3月,秋播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沟条播或点播。播前先搭好棚架,开始出苗时,即加覆盖遮荫,荫蔽度达80%-90%为宜。有7-8片叶时,可适当减少荫蔽,但荫蔽度不能低于70%。
施肥要掌握薄施、勤施的原则。第一次在幼苗2片叶时进行,每亩用硫酸铵氮肥1.5-2千克兑水1500千克。第二次在幼苗5片叶时进行,每亩用氮肥3千克兑水1500千克。第三次在幼苗8-10片叶时进行,10片叶以后每半个月或每月追肥1次,每亩用氮肥3千克兑水1000千克。要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冬季和早春可增施腐熟牛粪和草木灰,以增强幼苗抗寒能力。有寒潮来时,在畦北面设风障和在田头熏烟防寒。苗高10-15厘米进行间苗,苗高50厘米即可出圃定植。
分株
选生长健壮的植株,截取具有芽1-2个以上的幼苗和壮苗为种苗。春栽3月底至4月初,秋栽9月,以春栽为好,选阴雨天进行。株行距65厘米X65厘米或1.3米Xl.5米,种后盖土,淋水,随即用草覆盖,以后勤淋水,细致管理。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砂仁应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砂壤土或轻黏壤土为好。湿度大有水源的阔叶常绿林地和排灌方便的山坡、山谷、平地,均可种植。砂土和重黏土不适合选用。山区种植,种植前进行开荒,除净杂草和砍除过多荫蔽树;而荫蔽树不够的地方应注意补种。在开荒同时开挖环山排灌水沟,以防旱排涝。
在砂仁地附近多种植果树,以扩大蜜源,引诱更多的昆虫传粉。在平原地区种植,应开沟作畦,畦宽2.6-3米,长24-30米,沟宽35厘米,深1.5-35厘米。畦面造成龟背形,以防积水,还要注意营造荫蔽树。先种芭蕉、山毛豆等生长快的作物作临时荫蔽,后种高大白饭树、楹树及果树作永久荫蔽树。
田间管理
⑴新种植未达开花结果年限之前,要求有较大荫蔽度,以保持70%-80%为宜。每年须除草5-8次;雨季每月1次。施肥除施磷钾肥外,要适当增施氮肥,每年2-10月施肥3-4次。要经常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⑵进入开花结果年限后,在花芽分化期,需要较多的阳光,平均保持50%-60%荫蔽度较适宜。但是在保水力差的砂质土壤,或缺乏水源,不能灌溉的砂地,应保持70%左右的荫蔽度。每年主要除草两次。
病虫防治
茎枯病:在7-8月雨季发生,幼苗受害后,茎秆干枯,倒伏死亡。防治方法:可用1:1:1404160倍波尔多液喷洒。
叶斑病:在苗期或大田均有发生。防治方法:可清除病株;用1:1:120倍波尔多液或代森铵水溶液1000倍液喷洒。
果腐病:平原地区高温多雨,如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和排水不良时,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要注意通风透光,排出积水;幼果期用1%甲醛液喷洒,每亩用量50千克;收果后撒施1:243的石灰草木灰,每亩15-20千克,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幼苗钻心虫:为害幼苗。防治方法:要加强水肥管理;成虫产卵盛期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90%敌百虫原粉800倍液喷洒。
主要价值
食用
一般将干果用布包好,然后用锤子之类的东西把它们砸成碎末,然后就可以用来做调味料了。如果用在煲汤上一般不用砸成碎末,成颗放进去煲就可以。或者也可以去皮炒一下这个干果。
砂仁食疗作用: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芳香行散,降中有升。
常见砂仁膳食:⑴砂仁焖排骨、⑵砂仁鲫鱼汤、⑶砂仁蒸鲫鱼、⑷砂仁蒸鸡、⑸砂仁蒸猪腰、⑹砂仁肚条、⑺砂仁粥、⑻砂仁酒、⑼砂仁鲫鱼羹
不宜人群:阴虚有热之人及妇女产后不宜食用。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干燥综合症等病症者不宜服用。
药用
果实供药用,以广东阳春的品质最佳,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