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主要是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他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及附近,由于含矿气水溶液进行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在空间及时间上与矽卡岩有一定的联系,故通常称为矽卡岩矿床。
- 中文名 矽卡岩矿床
- 外文名 Skarn
- 词 性 名词
- 分 类 矿床
形成原因
夕卡岩(矽卡岩),英文名为Skarn,原为瑞典中部的矿工用来称谓那些与矿石伴生的深色钙质硅酸盐岩石。此后经Tornebohm(1875)正式提出,并为Lingren(1902)及广大研究者接受与沿用。目前地学界公认的夕卡岩定义为:产于火成侵入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由岩浆热及各类流体与碳酸质岩石交代变质而形成的蚀变岩,属于接触变质交代岩(Contact Metasomatic Rock)。夕卡岩由各类钙-镁-铁-锰-铝硅酸盐矿物所组成,以石榴子石与辉石(透辉石)为主,次为硅灰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电气石、方柱石、符山石、金云母等。

主要特点
1、矽卡岩型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且产于外接触带的居多,一般距接触面100~200m范围内。矿体的产状、形状均比较复杂,矿体连续性也差。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巢状、柱状、脉状等。
2、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石、辉石及其它钙、镁,铁,铝的硅酸盐矿物(如镁橄榄石、硅镁石、符山石,方柱石、蛇纹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金云母等)。金属矿物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如磁铁矿、赤铁矿、锡石、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等;硼及铍矿物次之,如硼镁铁矿、硼镁石.硅钙硼石、日光榴石、香花石、硅铍石等。
3、矽卡岩型矿床常具分带性,尤其是矽卡岩的矿物种类繁多,往往呈不同的矿物组合产出,在空间上常具带状分布,特别是在侵入接触带附近,这种分带现象尤为明显。
矿床意义
夕卡岩矿床是世界钨资源的最主要来源(占70%),是铜、铁、钼、锡的主要来源,也是金、银、铅、锌、钴、铍、稀土、硼、铋等的相对次要来源。
典型矿床
河北邯邢矽卡岩型铁矿床、河北寿王坟矽卡岩型铜矿床、辽宁杨家杖子矽卡岩型钼矿床、湖南柿竹园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钨锡钼铋矿床、湖南黄沙坪铅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