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石龙刍

2022-06-27 10:29:45 百科资料

石龙刍为莎草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余。生长于水田中及潮湿地区。分布广西、浙江等地。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

  • 拉丁学名 JuncuseffususL.var.decipiensBuchen.LutilisMak.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禾本目

石龙刍

  (《本经》)

异名

  龙须、草续断、龙珠(《本经》),龙蒭、龙鬓、龙木、草毒、龙华,悬菟(《吴普本草》),龙须草、缙云草(崔豹《古今注》),龙修(《山海经》郭璞注),悬莞、方宾(《别录》),席草(《本经逢原》),草龙蒭(汪连仕《采药书》),胡须草、野席草(《浙江民间草药》)。

来源

  为莎 草科植物石龙刍的全草。

植物形态

  石龙刍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余,根茎横走。茎圆筒状,细长,下部有茶褐色鳞片状叶,聚伞花序侧生于茎的一面。由多数小花缀成,花淡绿色,具短柄;花被6,排列为2轮;雄蕊6;子房上位,花柱短,柱头3枚。蒴果,内含种子多数。花期夏季。

  生长于水田中及潮湿地区。分布广西、浙江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石龙刍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

  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

  石龙刍含水分7.14%、蜡及脂肪质2.63%、果胶1.52%、半纤维素13.54%、木质素17%、纤维素52.18%、灰分1%、戊聚糖13.4%。

  绿色的茎含赭朴吩1.07%、葡萄糖3.04%、戊聚糖20.09%、甲基戊聚糖1.5%。

  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栽培方法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较强,可利用溪沟边、塘边水浅处和低洼地的潮湿处栽培。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四川地区在12月或1月栽种。耕翻土地,施土杂肥。先将老蔸挖起,分成小蔸,按行、株距各约30cm栽种。 田间管理 每年在3、5月各除草1次,除草后,各施人畜粪水1次。至9-10月收获后,再除草1次,施以土杂肥过冬,并保持湿润或浅水。

性味

  苦,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

  ②《吴普本草》:"雷公:苦,无毒。扁鹊:辛,无毒。"

  ③《别录》:"微温,无毒?

  ④《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经气分。"

功用主治

  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

  ②《别录》:"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又主疗蛔虫及不消食。"

  ③汪连仕《采药书》:"散风火,大理湿热。"

  ④《浙江民间草药》:"利水通淋,清热安神。"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末。

选方

  ①通淋:胡须草、木通各三钱,车前草、甘草各二钱。煎服。

  ②治小儿夜啼:石龙刍(干草),烧灰涂乳上饲小儿。

  ③治牙痛:胡须草三钱,煎服。(选方出《浙江民间草药》)似龙须,但多节,似以为二物者非矣。"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