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兰

石斛(hú)兰(学名: Dendrobium nobile),兰科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台湾等地。石斛兰的主要品种有金钗石斛、密花石斛、鼓槌石斛等。可入药,名为石斛,对人体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等疗效。随着花卉产业的兴起,石斛兰也成为了一种观赏植物。石斛兰的栽培方式一般为盆栽。由于石斛兰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被誉为父亲之花。石斛兰的植株由肉茎构成,粗如中指,叶如竹叶花葶从叶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每花6瓣,四面散开,花瓣边均为紫色,瓣心为白色。
- 中文名 石斛兰
- 拉丁学名 Dendrobium nobile
- 别称 林兰、禁生、杜兰、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茎:石斛兰附生于树干上或树洞中,花色十分多样化,但以白色及红紫色为主,抗寒性佳,是最耐寒的洋兰。观察石斛兰的茎,会发现它的茎有点「长棒状」,象是一根棍子,属于假球茎。茎具有根茎、直立、匍伏或具假球茎等生育形式。
叶:叶片从一片到多片皆有。
花:花亮丽,花瓣通常较窄,唇瓣完整或三裂,与蕊柱基部相连。
果:石斛兰是兰科中的大族,它有一千多种原生种,有着各式各样的植物体和花型。分布在亚洲大部份的地区,是一种生性强健的附生性兰花。
特征:茎具有根茎、直立、匍伏或具假球茎等生育形式,叶片从一片到多片皆有,花亮丽,花瓣通常较窄,唇瓣完整或三裂,与蕊柱基部相连。假球茎呈圆筒型,丛生,高达 60~70 公分,肉质实心,基部由灰色基鞘所包被,其上茎节明显,上梢部的茎节处着数对船形叶片,叶长 10~20 公分。花梗则由顶部叶腋出抽出,长可达 60 公分,每枝花梗可开花 4~18 朵。
生长习性
常生长于海拔480~170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生长适温18~30℃,生长期以16~21℃更为合适,休眠期16~18℃,晚间温度为10~13℃,温差保持在10~15℃最佳。白天温度超过30℃对石斛生长影响不大,冬季温度不低于10℃。幼苗在10℃以下容易受冻。

石斛忌干燥、怕积水,特别在新芽开始萌发至新根形成时需充足水分。但过于潮湿,如遇低温,很容易引起腐烂。天晴干热时,除浇水外,要往地面多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常绿石斛类在冬季可保持充足水分,但落叶类石斛可适当干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石斛野生林中,但栽培上还是比较喜光,夏秋以遮光50%、冬春以遮光30%为宜。光照过强茎部会膨大、呈黄色,叶片黄绿色。但日照充足,秋季开花好,开花数量多。
土壤宜用排水好、透气的碎蕨根、水苔、木炭屑、碎瓦片、珍珠岩等,以碎蕨根和水苔为主。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和太平洋岛屿。我国约63种石斛属植物,供作药用的石斛属植物39种。国产石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从纬度而言,大多数种类都集中在北纬15°30′~25°12′之间,向北种类逐渐减少,最北界不超过北纬34°24′。从垂直看,海拔100~3000米的高度都有分布。石斛属植物是以热带东南亚中心向着亚热带性气候条件发展的类群,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贵州、台湾为国产本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产浙江(雁荡山)台湾、安徽、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广西西部至东北部(百色、平南、兴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长宁、峨眉山、乐山)、贵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习水、罗甸、兴义、三都)、云南东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沧源、勐腊、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贡山一带)、西藏东南部(墨脱)。
品种分类
霍山石斛、金钗石斛、密花石斛、鼓槌石斛、蝴蝶石斛和大量杂交优良种。

全球计有1500种。除个别种外,皆属附生兰类。1980年以前,我国仅发现了57种石斛属植物,后来调查发现并定名的19种石斛属植物丰富了我国石斛的种质资源库,现共有76种。我国石斛的种类仅占全世界的5%左右,但在历史上,其药用开发和利用走在世界前列,是重要的常用中药材。
从全球来看,石斛主要分布在北纬15°31′至南纬25°12′之间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但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北纬30°以南地区,北纬30~35°之间也有少量的分布。我国有76种石斛分布。
一般分类:
1、常见栽培品种
- 霍山米斛(Mount Holyoke m Hu),花白色。
- 凯布1号(K.B.No.1),花白色。
- 大熊猫1号(BigPandaNo.1),花红色。
- 粉色钻石(PinkThamond),花粉红色。
- 王朝(Dynasty),花粉红色。
- 泰国白(ThailandWhite),花白色。
- 萨宾(Sabin),花粉红色。
- 索尼亚(Sonia),花红色。
- 白塔(WhiteTower),花白色。
- 蓬皮杜夫人(MadamePompudoaur),花紫红色。
- 凯萨(Ceasai),花复色。
- 最兰推出石斛新品种奇约尼星团(StardustChiyoni),花黄色,多茎型,早春开花。
2、常见同属观赏种
- 密花石斛(D.densiflorum),花金黄色,唇瓣橙黄色。
- 白花石斛(D.nobilecv.Albiflorum),花白色,唇瓣中心深褐色。
- 华丽石斛(D.superbum),花淡紫红色,唇瓣紫红色。
- 偏向石斛(D.secundum),花淡紫红色,唇瓣橙黄色。
- 聚伞石斛(D.thyrsiflorum),花白色,唇瓣金黄色。
- 蝴蝶石斛(D.pHalaenopsis),花玫瑰红色。
中文名称 | 学名 | 主要分布地区 | |
---|---|---|---|
1 | 矮石斛 | D.bellatulum | 云南 |
2 | 棒节石斛 | D.findlayanum | 云南 |
3 | 报春石斛 | D.primulinum | 云南 |
4 | 杯鞘石斛 | D.gratiosissimum | 云南 |
5 | 草石斛 | D.compactum | 云南 |
6 | 草葶草石斛 | D.porphyrochilum | 广东、台湾 |
7 | 叉唇石斛 | D.stuposum | 云南 |
8 | 长瓜石斛 | D.chameleon | 台湾 |
9 | 长距石斛 | D.longicornu | 广西、云南、西藏 |
10 | 长苏石斛 | D.brymerianum | 云南 |
11 | 昌江石斛 | D.changjiangense | 海南 |
12 | 翅萼石斛 | D.cariniferum | 云南 |
13 | 齿瓣石斛 | D.devonianum | 广西、贵州、西藏 |
14 | 翅梗石斛 | D.trigonopus | 云南 |
15 | 重唇石斛 | D.hercoglossum | 江西、广东、湖南 |
16 | 串珠石斛 | D.faleoneri | 台湾、广西、湖北 |
17 | 唇石斛 | D.aphyllum | 广西、云南、贵州 |
18 | 大苞鞘石斛 | D.wardianum | 云南 |
19 | 刀叶石斛 | D.terminale | 广东 |
20 | 迭鞘石斛 | D.chryseum | 台湾、海南等 |
21 | 短棒石斛 | D.capiuipes | 云南 |
22 | 反瓣石斛 | D.ellipsophyllum | 云南喇叭 |
23 | 高山石斛 | D.infundiulum | 云南 |
24 | 钩状石斛 | D.adumcum | 广东、海南等 |
25 | 构唇石斛 | D.moschatum | 云南、贵州等 |
26 | 鼓槌石斛 | D.chrysotoxum | 云南 |
27 | 广东石斛 | D.wilsonii | 福建、云南等地 |
28 | 海南石斛 | D.hainanense | 云南 |
29 | 黑毛石斛 | D.wiuiamsonii | 海南、广西 |
30 | 红花石斛 | D.miyakei | 台湾 |
31 | 喉红石斛 | D.christyantum | 广东、海南、广西 |
32 | 华石斛 | D.sinense | 海南、香港 |
33 | 黄花石斛 | D.dixanthum | 云南 |
34 | 黄花石斛 | D.tosaense | 台湾、江西 |
35 | 霍山石斛 | D.huoshanense | 安徽 |
36 | 尖刀唇石斛 | D.heterocarpum | 云南 |
37 | 剑叶石斛 | D.acinaciform | 福建、广西、云南 |
38 | 金钗石斛 | D.nobile | 贵州、台湾、四川、海南、湖北等 |
39 | 金耳石斛 | D.hookerianum | 台湾、西藏 |
40 | 晶帽石斛 | D.crystaclinum | 云南 |
41 | 景洪石斛 | D.exile | 云南 |
42 | 矩唇石斛 | D.linawianum | 台湾、广西 |
43 | 具槽石斛 | D.sulcatum | 云南 |
44 | 聚石斛 | D.lindleyi | 广东、海南、广西 |
45 | 喇叭唇石斛 | D.lituiflorum | 广西 |
46 | 菱唇石斛 | D.leptocladum | 台湾 |
47 | 流苏石斛 | D.fimbriatum | 广西、云南、贵州 |
48 | 卵唇石斛 | D.eriiflorum | 西藏 |
49 | 罗河石斛 | D.lohohense | 广东、湖北、四川 |
50 | 玫瑰石斛 | D.crepidatum | 云南、贵州 |
51 | 美花石斛 | D.loddigesii | 海南、广东、贵州等地 |
52 | 勐海石斛 | D.minutiflorum | 云南 |
53 | 密花石斛 | D.densiflorum | 海南、广西、西藏 |
54 | 球花石斛 | D.thysiflorum | 广西、云南 |
55 | 曲茎石斛 | D.flexicaule | 湖北、四川 |
56 | 曲轴石斛 | D.gibsorii | 广西、云南 |
57 | 梳唇石斛 | D.strongylanthum | 海南、云南 |
58 | 疏花石斛 | D.henryi | 广西、湖南、云南 |
59 | 束花石斛 | D.chrysanthum | 广西、云南、贵州、西藏 |
60 | 双花石斛 | D.furcatopedicellatum | 台湾 |
61 | 苏瓣石斛 | D.harveyanum | 云南 |
62 | 铁皮石斛 | D.officinale | 安徽、浙江、云南、四川 |
63 | 铁叶石斛 | D.pseudotenellum | 云南 |
64 | 西畴石斛 | D.xichouense | 云南 |
65 | 细茎石斛 | D.moniliforme | 浙江、甘肃等地 |
66 | 细叶石斛 | D.hancockil | 广西,云南,河南,甘肃,陕西 |
67 | 小花石斛 | D.somai | 台湾 |
68 | 小黄花石斛 | D.jenkinsii | 云南 |
69 | 燕石斛 | D.equitans | 台湾 |
70 | 樱花石斛 | D.moulmeinense | 云南 |
71 | 云南木斛 | D.crumenatum | 台湾 |
72 | 藏南石斛 | D.monticola | 西藏 |
73 | 昭觉石斛 | D.zhaojuuens | 四川 |
74 | 肿节石斛 | D.pendulum | 云南 |
75 | 竹枝石斛 | D.salccense | 海南、云南 |
76 | 紫瓣石斛 | D.parishii | 云南、贵州 |
因为相对于金钗石斛、紫皮石斛、铜皮石斛、刚节石斛、草皮石斛、石皮石斛、铁皮石斛等同类来说,老雁山铁皮石斛可谓出身名门望族,身价也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由于老雁山铁皮石斛量少,价高,市面上很难买到,原产地浙江雁荡山(铁皮石斛地理标志)。

繁殖方法
分株法.于开花后进行,将母株从盆中倒出,一般-盆可分成2-3丛,每丛要带有3-4根老枝条.这样有利于开花.根部洗净后稍阴干,种植在木框或四壁有洞的盆中,栽培基质宜用透气与排水性能好的蕨根、泥炭藓、松树皮、粗河沙等配制而成,不能使用肥力与粘性较大的混合土.盆底孔要稍大一些,并放一些木炭、陶粒以利排水.种后在盆面铺上白石子或翠云草,起保湿、保洁作用.浇透水后放置在半阴处.

扞插法.选用嫩枝扦插,扦插时间宜在梅雨季节进行为好.扦插介质用珍珠岩或河沙等疏松、卫生的材料.扦插后注意保湿与遮萌,待生根后即可移栽.
无菌播种法.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将经消毒的种子播种在培养基上,然后置于培养室内培养,直至出苗移栽.
栽培技术
1.大田荫棚栽种法

选较阴凉潮湿的地方,用石头砌成高9厘米的长方形高畦,以防雨水冲刷畦土壤。用腐殖质填入畦内,将土壤弄细整平,在畦上搭2米高的棚,棚南面挂草帘,以防烈日曝晒,然后将石斛分株栽于畦内,再盖上2厘米厚的细土。用小卵石压紧即可。为了加速繁殖,将石斛按行株距15厘米×20厘米直栽,只将尖端露出土面,当茎切上萌发新芽及白色气生根后,挖出横排畦上,用小石块压于土面,上盖细土0.5厘米厚,待新植株长出5厘米高时便可分割移栽。
2.岩石栽种法
选较阴湿、生长有苔藓植物的岩石,将1.5米宽的厢面挖深18厘米,将岩石放好,再将石斛分株后放在岩石凹处或固定在石缝里,用苔藓中泥土、牛粪、豆渣糊在根部,保证石斛生长有足够的养分。
3.贴树法
早春或秋季贴栽,选树干粗、水分较多的阔叶树,如梓树、楠木、枫杨、银杏、梨树等贴栽。选择生长健壮、根多、茎色青绿的石斛株丛,剪去枯茎、断枝、老茎,将过长须根切短至1.5厘米长,大株石斛分切,每丛留5株带叶嫩茎,选树干平处或凹处用刀砍一浅裂口将石斛株丛基部紧贴在砍口处,用竹钉钉牢。若贴树干较凸部位,则先用刀砍平再钉,用竹蔑或绳索捆牢。枯朽树枝及皮处不能贴栽。固定后,用牛粪、豆渣及其他肥料拌成肥泥涂株在石斛根部及根周围树皮上(切忌糊在石斛茎基),以供生长需要,贴植数量可视树干的大小及树枝的多少而定。每株树可栽数丛至数百丛不等。
养护方法
盆栽石斛需用泥炭苔藓、蕨根、树皮块和木炭等轻型、排水好、透气的土壤。同时盆底多垫瓦片或碎砖屑,以利于根系发育。
光照
栽培场所必须光照充足,保持通风。对石斛生长、开花更加有利。
水份
春、夏季生长期,应充分浇水,使假球茎生长加快。9月以后逐渐减少浇水,使假球茎逐趋成熟,能促进开花。石斛兰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盆内以保持湿润为最佳状态,旺盛生长期盆内不可积水,否则易腐烂。可以经常往周围的地面喷水,提高空气湿度。
肥料
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秋季施肥减少。给石斛兰施肥一定不要施浓肥,可根据生长时期的状况调节氮、磷、钾的比例,进行叶面喷雾或者灌根,一般一周进行一次到假球茎成熟期和冬季休眠期,则完全停止施肥。
换盆
栽培2~3年以上的石斛,植株拥挤,根系满盆,盆栽材料已腐烂,应及时更换。无论常绿类或是落叶类石斛,均在花后换盆。换盆时要少伤根部,否则遇低温叶片会黄化脱落。
性状鉴别
选择石斛要查其颜色,观其形状,闻其味道,嚼其胶质。颜色为铁皮色的为之上品;形状卷得严实,石斛香味重,嚼下去胶质多为之上品。其中香味为评价石斛的最重要的标准。另外,石斛的单位重量也能看出石斛的品质,单位重量越重的石斛(即越重称),质量越好。但是由于铁皮石斛产量有限,价格昂贵,市面上大量充斥的是以水草冒充的铁皮石斛,尤其以药房居多。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金钗石斛 表皮细胞扁平,角质层厚,橙黄色。皮下层细胞2~3列,壁薄,角隅微木化。中柱维管束多数,略排成7~8圈。有限外韧型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1~4列纤维,壁甚厚,外缘嵌有细小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内侧无纤维或有1~2列纤维。粘液细胞少数,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50~130μm。
环草石斛维管束略排成3~4个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2~5列纤维;木质部导管有1~2个较大。针晶束长50~74μm。
黄草石斛 维管束略排成5~6个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1~6列纤维;硅质块较多;木质部导管有1~3个较大。针晶束长47~83μm。
马鞭石斛表皮细胞扁圆形,外壁及侧壁增厚,木化,层纹明显。皮下层纤维3~4列。维管束略排成6~7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2~8列纤维,硅质块较多。
耳环石斛 维管束略排成4~5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1~4列纤维;木质部导管大小近似。含针晶束细胞多见近表皮处,针晶束长60~108μm。
粉末特征
金钗石斛茎灰绿色。
束鞘纤维多成束或散离,微木化,纹孔稀少,纤维束周围含硅质块细胞排成纵行。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完整者长约至170μm。
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角质层表面有网状裂纹。
木纤维多成束,纹孔较多,可见细小具缘纹孔的薄壁细胞。
应用鉴别
鲜石斛清热生津力强,温热病邪入营血,高热烦热者当用,干石斛滋阴清补为长,热病后期,阴亏虚热者适宜。铁皮石斛、金钗石斛,药力较强;老雁山铁皮石斛,适于老人虚人,阴液不足者,耳环石斛,生津而不寒凉,以之代茶,开胃健脾。石斛与玉竹,均有养阴生津作用,功能近似。但石斛甘咸而寒,补中有清,以养胃肾之阴为长,玉竹甘平质润,补而不腻,以养肺胃之阴为二优。二药同中有异,各具偏长。 性味:甘;微寒。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置于三角瓶中,加少量浓氨水润湿,加氯仿提取,提取液浓缩后供点样,以石斛碱对照品,分别于硅胶G薄板上,氯仿-甲醇(10:0.8)展开(氨蒸气饱和),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位置处,显相同的橘红色斑点。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美花石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马鞭石斛的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鲜品加倍;或入丸、散;或熬膏。鲜石斛清热生津力强,热津伤者宜之;干石斛用于胃虚夹热伤阴者为宜。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材性状:鲜石斛: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厘米,直径0.4~1.2厘米。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环草石斛: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15~35厘米,直径0.1~0.3厘米,节间长1~2厘米。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无臭,味淡。

石斛药用历史悠久,药用成分既丰富又均衡,能治疗多种疾患,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慢性咽炎、肠胃疾病、眼科疾病,血栓闭塞性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癌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产于浙江省雁荡山的老雁山铁皮石斛是石斛中的极品,胶质饱满、久嚼无渣、个头沉实、药效最佳。但是老雁山铁皮石斛生长环境苛刻,产量稀少。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耳环石斛"。

地道沿革:性味归经:微寒;甘;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鲜品加倍),宜久煎;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指胃酸分泌过少者),均禁服。
1、抗衰老,提高免疫力
石斛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过氧化脂质(LPO),调节脑单胺类神经介质水平,抑制类似单胺氧化酶(MAO),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石斛兰多糖也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衰老、抗辐射等多种功效。如铁皮枫斗晶、石斛散、清咽宁、益肠汤、石斛露、石斛精、养阴口服液及石斛片等。以铁皮石斛加工的"枫斗"或"耳环石斛",被称为"金耳环"、"金枫斗",畅销于东南亚及欧、美。

2、活血化瘀,提高心脑血管功能
石斛含有酯类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及抗血小板凝结,治疗血栓闭塞脉搏管炎,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性闭塞等作用。由石斛、金银花等药材提取加工的脉络宁注射液,有清热养阴、活血化瘀等功能。
3、 抗肿瘤
石斛中提取的菲类和联苄类物质,有抗肺癌、卵巢腺癌和前髓细胞白血病的作用。能促进T细胞生长和淋巴细胞产生抑制因子,起到增强免疫的作用。金钗石斛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对人体肺癌细胞、人体卵巢腺癌细胞、人体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特别对肺癌细胞有极大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74.7%~97.2%。从石斛兰粗提物中分离鉴定出的2个化合物Lusianthridin和denbinobin,具有与粗提物同样的药理作用,且前者对移植肉瘤S-180也有抑制作用。
4、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石斛对肠管有兴奋作用,可使收缩幅度增加。药理试验表明,口服石斛煎剂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石斛碱与非西汀药效相似而作用较弱,石斛浸膏能刺激小肠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胃肠蠕动。石斛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收到独特、满意的效果。
5、治疗眼科疾病
石斛对眼科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半乳糖性白内障不仅有抑制作用,而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保持晶状体的百分率为36.8%。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对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异常变化有抑制可纠正作用,也能阻止或纠正因半乳糖性白内障所致的晶状体总脂类与总胆固醇的比例失调。中药处主"清睛粉"用石斛兰、麦冬等组成,有滋阴散热、疏风清热、通络散结、退翳明目之功效,用于联合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移植手术,效果较好。"石斛夜光丸"由石斛兰、人参等25味中药材组成,对治疗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炎等有较好疗效。
6、其它作用
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现代临床医学证实,石斛兰能抑制肾脏微粒体Na/K-ATP酶活性,可滋阴清热。糖尿病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现代医学研究认,石斛兰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菌模型大鼠血糖、胰高血糖素,增加胰岛素、C肽的分泌。抑制胰岛素降解,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抑制游离脂肪酸的分泌,显著降低肥胖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
食疗价值
兰科草本植物环草石斛、马鞭石斛等多种石斛的茎。产于西南和广东、广西、安徽等地。多在秋季采收,干燥切段,或鲜用。
膳食价值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所以健康养生当以膳食为主。唐朝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称铁皮石斛为"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最补血、精、津,令人精、气、神充足,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降三高、防治糖尿病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功效。用铁皮石斛入膳,能起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化学成分
金钗石斛含生物碱0.3%, 主要为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次碱(nobilonine)、6-羟基石斛碱(dendramine)、石斛醚碱(dendroxine)、6-羟基石斛醚碱(6-hydroxydendroxine)、4-羟基石斛醚碱(4-hydroxydendroxine)、次甲基石斛素(nobilmethylene)等.
植物文化
石斛兰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父亲节之花"。父亲节送石斛兰,表示坚毅、勇敢。石斛的花语是: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黄色的石斛兰是在父亲节或父亲的生日时赠送父亲的花,寓意父亲的刚毅、亲切而威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