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瞻前顾后

2022-07-16 11:39:28 百科资料

瞻前顾后,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n qián gù hòu,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

  • 中文名称 瞻前顾后
  • 外文名称 Overcautious and indecisive
  • 拼音 zhān qián gù hòu
  •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
  • 注音 ㄓㄢ ㄑㄧㄢˊ ㄍㄨˋ ㄏㄡˋ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

  示例

  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为自我提升,故要"眼光要远,脚步要近";为顾全大局,故要"求精求全,瞻前顾后"。

  诚然,谨慎的确重要。但如果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总是瞻前顾后,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心理成熟是随年龄的增长一个人阅历增加,对事物的看法有了更为全面的熟悉,做事也更"瞻前顾后"。

成语辨析

  【近义词】左顾右盼、畏首畏尾、犹豫不决。

  【反义词】一往直前、勇往直前。

  【谜语】不见中心;汽车反射镜

成语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怀才不遇,在官场上屡遭排斥,楚怀王对他的提议置之不理,他内心十分痛苦,他只有通过诗歌来宣泄自己,在《离骚》中他写道:"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