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异常
瞳孔异常(pupillary abnormalities)是指一侧或双侧瞳孔异常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可分别由动眼神经、视神经或交感神经病变引起。
- 中文名称 瞳孔异常
- 发病部位 头部
- 常见症状 一侧或双侧瞳孔异常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 检查项目 一般检查、瞳孔检查、脑或眼部CT或MRI、脊髓MRI、甲状腺检查、血糖检查、颈部、肺部和咽部的X线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 英文名称 pupillary abnormalities
症状起因
1、瞳孔散大
一侧瞳孔散大可见于动眼神经损伤,海马钩回疝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眼外伤、视力下降等。双侧瞳孔散大可见于中脑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病、脑缺氧、脑肿瘤、颅脑外伤、药物中毒(如阿托品等)、疼痛、恐惧、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异常等。
2、瞳孔缩小
一侧瞳孔缩小可见于动眼神经受刺激,颈交感神经破坏,角膜眼内异物等。两侧瞳孔缩小,可见于婴儿、老年人。梅毒、脑桥病变、脑血管病、药物中毒(吗啡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3、瞳孔不等大
一侧动眼神经麻痹,颅底病变,大脑或中脑病变,脑交感神经麻痹等。
常见疾病
安眠药中毒、闭合性脑外伤、纯植物神经功能衰竭、开放性脑外伤、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Shy-Drager综合征、锌中毒、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特发性心室颤动等。
诊断
瞳孔异常患者自行发现较少,多由他人或照镜子时发现,应注意发现的时间,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是怎样发现,病情进展是快还是慢,是单眼还是双眼、或交替性等。
瞳孔异常的病史采集应注意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病可发生动脉瘤、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等,糖尿病、梅毒、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慢性酒精中毒史等易合并眼外肌麻痹的因素。并注意颈部疾病、肺部疾病、咽部疾病、脑部外伤史及肿瘤史等。
药物应用史如使瞳孔扩大的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颠茄类、肾上腺素等;使瞳孔缩小因素有有机磷中毒、颈交感神经麻痹、桥脑病变等。并且注意有无眼科扩瞳或缩瞳检查或治疗。
注意询问神经系统情况如头痛、恶心、呕吐、脑血管病、脑肿瘤、面部出汗情况、视物是否清晰等。
鉴别诊断
1、某些药物中毒
如有机磷农药、吗啡、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双侧瞳孔缩小为其重要表现。
2、桥脑出血
病人迅速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少数呈去大脑强直,双侧病理征阳性,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持续高热,呼吸障碍,病灶迅速恶化,多数在24~48小时内死亡。
3、动眼神经麻痹
病人可有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眼球向下外方斜视、瞳孔散大,对光及调节反应消失。
4、小脑幕切迹疝
多发生于幕上占位性病变或脑出血。早期常表现一般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与烦躁不安,以后逐渐发生脑疝则出现进行意识障碍,由嗜睡进入昏迷。病变侧瞳孔起初缩小,以后逐渐散大,对侧偏瘫继之出现生命征变化,应积极抢救。
5、Horner综合征
主要特点: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还伴有面部发汗障碍及面部皮肤温度的变化。
6、阿-罗氏瞳孔
光反应缺失,而调节反应存在,瞳孔一般较小,边缘可不整齐,形状可不圆,此种瞳孔改变多为双侧,两侧瞳孔不等大,偶然可为单侧。
7、强直性瞳孔(Adie综合征)
瞳孔(常为一侧)扩大,直接或间接对光反应消失,但在持续亮光下缓慢收缩,在暗室中缓慢地扩大,调节反射也较缓慢,可能要在长达5mm的潜伏期后发生。除此之外还伴有腿腱、膝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检查
(一)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注意体温,发热时多为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海绵窦血栓、脑炎、脑膜炎;眼球突出可见于海绵窦血栓、眶内肿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有杂音见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颈部或脑部外伤;颈部和咽部有无肿瘤、炎症、肿大淋巴结等。
2、瞳孔
是扩大或缩小,是一侧还是双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眼裂大小,眼球有无突出、充血,眼球活动功能是否受到影响,视力与视野如何,有无复视,眼球运动异常和辐辏异常等,同侧面部运动、感觉和出汗情况,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充血或萎缩。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等。
(二)辅助检查
1、脑或眼部CT或MRI
检查有无脑部肿瘤、炎症、血栓、血管畸形、脑干病变、延髓空洞症及眶部肿瘤、炎症等。
2、脊髓MRI
检查有无脊髓空洞症,肿瘤,炎症等。
3、甲状腺检查、血糖检查、颈部、肺部和咽部的X线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治疗
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为眼科疾病,应及时进行眼科治疗,避免使用引起瞳孔异常的药物和毒物。确诊为肿瘤或血肿,可减压或开颅清除肿瘤、血肿,改善症状。如为海绵窦血栓病变,主要为抗凝(肝素、华法林)治疗,降低栓塞风险。
临床表现
成人瞳孔直径一般为直径约3~4mm,呈正圆形,两侧等大,用药物缩瞳或扩瞳时,最小可到0.5mm,最大可到8mm。
正常瞳孔两侧等大,一般室内光线下直径约3mm。小于2mm者叫瞳孔缩小,大于5mm者叫瞳孔开大。瞳孔大小除了随光线的强弱变化外,还与人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外界刺激和情绪等因素有关。生理情况下,婴儿、老年人及光亮处瞳孔较小。青少年、精神兴奋或在暗处瞳孔可见扩大。一般来说,老年人瞳孔较小,而幼儿至成年人的瞳孔较大,尤其在青春期时瞳孔最大。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于远视眼患者。情绪紧张、激动时瞳孔会开大,深呼吸、脑力劳动、睡眠时瞳孔就缩小。
在没有用扩瞳剂及缩瞳剂的情况下,如发现瞳孔有扩大或缩小均属病理现象。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吗啡、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素等中毒;当颈部或胸部交感神经麻痹时,除同侧瞳孔缩小外,并有眼球内陷、眼裂变小、结膜充血、颜面无汗的症状,称Horner综合征。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有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中枢神经梅毒、脑疝等。双侧瞳孔
不等大,且变化不定,可能为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如瞳孔不等且伴有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神志不清,往往为中脑功能损害的表现。某些疾病,小脑幕切迹疝时患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使用了阿托品、新福林、肾上腺素等药物时,都可使瞳孔开大;桥脑损伤时瞳孔呈针尖样大小(1mm)。
注意事项
因为任何的眼睛异常可引起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所以应安慰、支持患者。向患者清楚解释所需的诊断性检查可能包括完全的眼科检查或神经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