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睦月级驱逐舰

2022-07-16 03:07:01 百科资料

睦月级驱逐舰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建造的一型驱逐舰。

睦月级驱逐舰是首批装备610mm口径鱼雷的战舰。其主要作战武器是鱼雷。该级舰总共完成12艘 。

开战后用于护卫登陆部队和火力支援。1942年所罗门岛屿争夺战爆发后,有6艘睦月级拆除部分火炮,扩大内舱面积后成为与美国海军的APD类似的高速人员运输舰,专门承担向被困岛屿偷运援军和补给物资的"东京快车"任务,实战中损失惨重,12艘睦月级在战争期间全部损失。

  • 中文名 睦月级驱逐舰
  • 英文名称 MUTSUKI Class Destroyer
  • 前型/级 神风级驱逐舰
  • 次型/级 吹雪级驱逐舰
  • 研制时间 1923~1926年

发展沿革

建造缘由

  睦月级驱逐舰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建造的旧式驱逐舰,也是首批装备24英寸(610mm)口径鱼雷的日本战舰,设计的主要作战武器是鱼雷。完成12艘:睦月、如月、弥生、卯月、水无月、文月、长月、菊月、三日月、望月、夕月、皋月。开战后用于护卫登陆部队和火力支援。其中六艘于1941-1942年改装成高速运输舰,用于向被围困的岛屿守军输送给养,这当然是个相当危险的差使。完成的12艘都没有幸存到战后 。

  八八舰队计划中建造了峰风级,神风级驱逐舰,在华盛顿军备条约限制下,1923年补充计划建造12艘新型驱逐舰,即睦月级驱逐舰。

建造列表

舰番竣工时舰名1928年改名
19第十九号駆逐舰睦月
21第二十一号駆逐舰如月
23第二十三号駆逐舰弥生
25第二十五号駆逐舰卯月
27第二十七号駆逐舰皐月
28第二十八号駆逐舰水无月
29第二十九号駆逐舰文月
30第三十号駆逐舰长月
31第三十一号駆逐舰菊月
32第三十二号駆逐舰三日月
33第三十三号駆逐舰望月
34第三十四号駆逐舰夕月

时间表

  睦月

  1924年5月21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25年7月23日下水,1926年3月25日竣工。

  1942年7月下旬,此舰返回横须贺,8月14日由日本本土出港,进出所罗门方面。8月25日,参加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攻击瓜岛美军机场,在圣伊莎贝尔海峡被美军陆军B-17击沉。此舰是继如月,菊月后该级第三艘战沉的。

  如月

  1924年6月3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25年7月11日下水,1925年12月21日竣工。

  1941年12月11日在进攻威克岛时,遭到美军炮台猛烈反击,疾风号驱逐舰被击沉,此舰遭到4架美机战斗机攻击,舰桥被击毁,深水炸弹被引爆而沉没。

  弥生

  1924年1月11日在浦贺船厂开工,1925年10月15日下水,1926年9月14日竣工。

  1943年9月10日此舰在离开拉包尔前往新几内亚协助撤离第五特别陆战队途中,9月11日在诺曼比岛被英美陆基飞机击沉。

  卯月

  1924年1月11日在石川岛船厂开工,1925年10月15日下水,1926年9月14日竣工。

  1944年12月12日第九次奥尔莫克运输作战开始,此舰在莱特岛海域奥尔摩克湾被美国鱼雷艇PT490等击沉。

  皋月

  1924年12月1日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25年3月25日下水,1925年11月25日竣工。

  1944年9月21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水无月

  1925年3月24日在浦贺船厂开工,1926年5月25日下水,1927年3月22日竣工。

  1944年6月6日在从达沃护航兴川丸途中,在塔威塔威锚地附近被美国潜艇鲻鱼号(Harder,SS-257)击沉。

  文月

  1924年10月20日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26年2月16日下水,1926年7月3日竣工。

  2月17日美军航母特混编队对特鲁克空袭,此舰机械舱遭到直击弹打击进水无法航行,此外还被命中近失弹,1944年2月18日沉没。

  长月

  1925年4月16日在石川岛船厂开工,1926年10月6日下水,1927年4月30日竣工。1928年8月1日改名为长月。

  1943年7月6日在库拉湾夜战中触礁后遭到美机攻击,自舰桥开始前半部断裂沉没。

  菊月

  1925年6月15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26年5月15日下水,1926年11月20日竣工。

  1942年5月5日在图拉吉岛进攻中停靠冲岛补给重油时遭美国列克星敦航空母舰舰载机击沉。

  三日月

  1925年8月21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26年7月12日下水,1927年5月5日竣工。当时称为第三十二号驱逐舰。

  1943年7月27日从事新不列颠岛运输作战,在克雷吉多海峡触礁,28日在格罗斯特角海域被美国陆军飞机击中严重受损,不得不弃舰。

  望月

  1926年3月23日在浦贺船厂开工,1927年4月28日下水,1927年10月31日竣工。

  1943年10月24日在拉包尔西南新不列颠岛东方被美国"卡塔林那"水上飞机击沉。此舰是第三十驱逐队最后一艘战沉的驱逐舰。

  夕月

  1926年11月27日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27年3月4日下水,1927年7月25日竣工。

  1944年12月12日在菲律宾的奥尔莫克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姊妹舰卯月一同沉没,至此同级舰全部沉没。

技术特点

  原先考虑到八八舰队造舰方案中驱逐舰群的数量庞大,恐怕舰名将不敷使用,决定取消舰名,改采番号命名,一等驱逐舰使用单数,二等驱逐舰使用双数依序编号。但最后因华盛顿海军条约计划中止,全数又在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改回固有名称。

  睦月级基本和之前建造的峰风级,神风级同级,装备610毫米双联装鱼雷发射管,在舰体结构,引擎方面较为先进,因此峰风级,神风级担任北方及港口的警戒任务等二线任务后,该级舰编入一线水雷战队,在太平洋战争中活跃于前线。

  原因之一是1938年至1939年间实施了大规模现代化改装,烟囱加装了防雨滤器,顶部延长为锐角,和吹雪级驱逐舰烟囱类似。舰桥也经历大规模改造,成为与吹雪级相似的流线型侧边,鱼雷发射管加装了大型防盾,第二烟囱后方加装了环形天线。

睦月级驱逐舰侧视线图

  峰风级驱逐舰和5500吨级轻巡洋舰一同建造,睦月和古鹰级重巡洋舰同期建造。巡洋舰设计影响了驱逐舰。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1315吨
航速37.3节
主火力4座单装三年式120毫米L/45炮
副火力2座单装7.7毫米机枪(后期改为2座三联装、2座双联装、6座单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
鱼雷发射管三联装12年式610毫米×2,配八年式鱼雷6条;一号水雷16颗
反潜武器深弹投射机×2,滑轨×2

服役事件

睦月

  1924年5月21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25年7月23日下水,1926年3月25日竣工。

  此舰原名第十九驱逐舰,1928年8月1日改名为睦月,在一等驱逐舰中该舰是最早使用除风之外的舰名。明治时代三等驱逐舰没有睦月,是因为避讳明治天皇(睦仁)。

  1935年9月26日,在三陆海峡演习中,舰队遇到可怕的暴风巨浪,造成了"第四舰队事件",睦月也遭受苦难,舰桥被巨浪压坏。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编入第三十驱逐队,参加了威克岛攻击作战。1942年1月参加了拉包尔攻击作战,接着又参加了新几内亚的莱城,萨摩亚攻击作战。在同年5月的MO作战中,作为MO攻击部队加入珊瑚海海战,此战虽然胜利,却耽误了莫尔兹比港攻击作战,战略上讲是失败的。

  1942年7月下旬,此舰返回横须贺,8月14日由日本本土出港,进出所罗门方面。8月25日,参加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攻击瓜岛美军机场,在圣伊莎贝尔海峡被美军陆军B-17击沉。此舰是继如月,菊月后该级第三艘战沉的。

如月

  1924年6月3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25年7月11日下水,1925年12月21日竣工。

  最初命名为第二十一号驱逐舰,1928年8月1日改名为如月。在此之前的一等驱逐舰全为风字。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和睦月,弥生,望月组成第三十驱逐队,隶属于第六水雷战队,出动至南洋方面。1941年12月8日,舰队由夸贾林岛出发,参加威克岛攻击作战。

  1941年12月11日在进攻威克岛时,遭到美军炮台猛烈反击,疾风号驱逐舰被击沉,此舰遭到4架美机战斗机攻击,舰桥被击毁,深水炸弹被引爆而沉没。

  第一次威克岛攻击作战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唯一一次失败,2艘驱逐舰沉没,12月23日发动第二次威克岛作战,占领该岛。此舰是继疾风后太平洋战争中第二艘沉没的驱逐舰。

弥生

  1924年1月11日在浦贺船厂开工,1925年10月15日下水,1926年9月14日竣工。

  最初命名为第二十三号驱逐舰,1928年8月1日改名为弥生。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此舰所属的第三十驱逐队前往长江,炮击吴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参与了第一次威克岛攻击作战,被美军炮台发射的炮弹击中,轻微受损,之后参加了第二次威克岛攻击作战。之后参与了拉包尔,布干维尔岛攻击作战。1942年5月,编入莫尔兹比港攻击作战部队,参加了MO作战,6月24日,此舰编入南洋部队,从事船队护航任务。

  之后此舰一度返航日本本土,后又进出所罗门群岛,参加了瓜岛炮击作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之后,又参加了拉比攻击作战,在新几内亚岛方面活动。

  1943年9月10日此舰在离开拉包尔前往新几内亚协助撤离第五特别陆战队途中,9月11日在诺曼比岛被英美陆基飞机击沉。

卯月

  1924年1月11日在石川岛船厂开工,1925年10月15日下水,1926年9月14日竣工。

  竣工后编入联合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与菊月,夕月编成第二十三驱逐队,隶属于第二航空战队,负责为苍龙,飞龙航空母舰护航。珍珠港作战时将就警戒护航任务交给新型驱逐舰,此队转入南洋部队,参加支援内南洋的作战。

  卯月首次出战关岛,接着作为支援部队参加了1941年12月20日的威克岛第二次作战。1942年1月23日,在拉包尔攻击作战中,协助海军陆战队登陆占领该岛。之后参加了卡维恩,莱城,萨摩亚攻击作战。4月20日图拉吉攻击作战后暂时休整。

  之后此舰在所罗门海域行动,1942年8月此舰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受损,返回内地修理,12月从横须贺护航冲鹰岛特鲁克岛。12月25日从事科隆班加拉岛运输作战时,和南海丸相撞,船舱进水,舵发生故障而不能航行,在友舰拖曳下返回拉包尔修理,之后回到日本,在佐世保修理到1943年9月。

  1943年11月2日,此舰作为运输舰参加了布干维尔海战。25日,运输作战结束后返回途中,在布卡岛海面迎击美国驱逐舰群,日军5艘舰艇被击沉3艘,此舰受轻伤。此役为圣乔治角海战。1944年1月至6月,此舰从事内南洋,澳洲北部方面运输作战及航空基地移防任务。6月马里亚纳海战负责护航后勤船队。之后担任吴至马里亚纳至新加坡的船队护航。

  1944年12月12日第九次奥尔莫克运输作战开始,此舰在莱特岛海域奥尔摩克湾被美国鱼雷艇PT490等击沉。

皋月

  1924年12月1日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25年3月25日下水,1925年11月25日竣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皋月,长月,文月,水无月组成了第二十二驱逐队,隶属于南方部队第五水雷战队,担任菲律宾方面护航任务,参加了爪哇攻击战,1942年3月1日活跃于巴达维亚海战。之后转战所罗门海域,3次从事1943年2月的瓜岛撤退作战。还参加了伊莎贝尔岛海战,此后参加了7月5日的库拉湾夜战和13日的科隆班加拉夜战。

  1944年1月4日,皋月在拉包尔从事运输作战,遭到约100架美机攻击,维修至4月份,5月从事塞班岛运输作战,7月从事日本本土至新加坡的船队护航任务,9月20日夜从新加坡进入马尼拉湾,1944年9月21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水无月

  1925年3月24日在浦贺船厂开工,1926年5月25日下水,1927年3月22日竣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编入第五水雷战队第二十二驱逐队,从事菲律宾,爪哇攻击作战。1942年3月1日参加巴达维亚海战,从事爪哇,日本内地至中国台湾,香港至帕劳群岛的船队护航任务。

  1943年转战所罗门方面直至1944年1月末,主要活跃于运输作战,期间参加了科隆班加拉岛夜战,之后以运输舰身份参加了布干维尔海战,曾在科隆班加拉岛受损。

  1944年6月6日在从达沃护航兴川丸途中,在塔威塔威锚地附近被美国潜艇鲻鱼号(Harder,SS-257)击沉。

文月

  1924年10月20日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26年2月16日下水,1926年7月3日竣工。

  此舰最初命名为第二十九号驱逐舰,后来1928年8月1日改名为文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隶属于第五水雷战队第二十二驱逐队,活跃于菲律宾至爪哇的攻击作战,1942年3月1日此舰巴达维亚海战,和友舰一同击沉美军重巡洋舰"休斯顿",澳大利亚轻巡洋舰"珀斯"。之后从事日本本土至中国台湾的船队护航任务。1942年9月16日,和日本邮轮"胜哄丸"相撞导致严重受损,一直修理到12月末。之后转战所罗门海域,2次从事瓜岛撤退作战,1943年4月2日,以运输驱逐舰身份参加了伊号作战。

  1944年1月30日美军空袭拉包尔,文月号受近失弹导致船体进水,返回特鲁克进行修理。

  2月17日美军航母特混编队对特鲁克空袭,此舰机械舱遭到直击弹打击进水无法航行,此外还被命中近失弹,1944年2月18日沉没。

长月

  1925年4月16日在石川岛船厂开工,1926年10月6日下水,1927年4月30日竣工。1928年8月1日改名为长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长月和姊妹舰皋月,水无月,文月组成第二十二驱逐队,隶属于以名取号为旗舰的第五水雷战队,编在南方部队,参加了菲律宾攻击作战,爪哇攻击战,1942年3月1日的巴达维亚海战。之后,转战所罗门海域,和皋月一同参与了1943年2月的瓜岛撤退作战,库拉湾夜战。

  1943年7月6日在库拉湾夜战中触礁后遭到美机攻击,自舰桥开始前半部断裂沉没。

菊月

  1925年6月15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26年5月15日下水,1926年11月20日竣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行动与卯月一样,参加关岛,拉包尔,卡维恩,莱城,萨摩亚攻击作战,1942年5月,参加了珊瑚海海战。5月3日占领所罗门群岛瓜岛对岸的佛罗里达岛图拉吉港。

  1942年5月5日在图拉吉岛进攻中停靠冲岛补给重油时遭美国列克星敦航空母舰舰载机击沉。

三日月

  1925年8月21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26年7月12日下水,1927年5月5日竣工。当时称为第三十二号驱逐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隶属于第三航空战队,在柱岛护卫航空母舰凤翔,瑞凤。中途岛海战时此舰担任攻击部队的瑞凤号护航任务。此后此舰担任日本本土至中国台湾的船队护航任务直到1944年3月末。6月进出所罗门海域,从事科隆班加拉岛运输作战。接着参加了7月6日的库拉湾夜战和7月12日的科隆班加拉岛夜战。

  1943年7月27日从事新不列颠岛运输作战,在克雷吉多海峡触礁,28日在格罗斯特角海域被美国陆军飞机击中严重受损,不得不弃舰。

望月

  1926年3月23日在浦贺船厂开工,1927年4月28日下水,1927年10月31日竣工。

  其最初名为第三十三号驱逐舰,比第三十四号驱逐舰(夕月)晚了三个月竣工,是同级舰最晚竣工的。1928年8月1日,改名为望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和如月,睦月,弥生等编成第三十驱逐队,隶属于第四舰队以夕张为旗舰的第六水雷战队,出动威克岛作战,但第一次失败,此舰收容运输舰下来转乘汽艇准备登陆的陆战队,12月23日第二次威克岛作战成功,两次作战,日本共损失2艘驱逐舰,2艘警戒艇,约440人战死,160人负伤,伤亡是美军3-3.5倍。

  当时沉没的警戒艇是"第三十二号","第三十三号",前身为老旧的二等驱逐舰葵,荻。1940年撤除了鱼雷发射管,4月1日改为警戒艇,开战之前再次改装为装载大发的高速运输舰。

  之后望月参加了拉包尔,布干维尔海战,海军群岛攻击作战。1942年5月MO作战中,加入了莫尔兹比港攻击部队参加珊瑚海海战。之后从事运输船队护航任务,活跃于所罗门海域。

  此舰在所罗门海域参加了1942年的瓜岛作战,1943年科隆班加拉岛往所罗门方面的运输作战,7月3日的库拉湾夜战。

  1943年10月24日在拉包尔西南新不列颠岛东方被美国"卡塔林那"水上飞机击沉。此艘舰是第三十驱逐队最后一艘战沉的驱逐舰。

夕月

  1926年11月27日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27年3月4日下水,1927年7月25日竣工。

  服役后此舰编入第二十三驱逐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队隶属于第二航空战队,担任航空母舰苍龙,飞龙的护航任务,由于续航力较短无法前往夏威夷,改编入南洋部队。

  其参加了1941年12月的关岛攻击作战,第二次威克岛作战,1942年1月的拉包尔攻击作战,均和菊月一同行动。1942年5月的MO作战,也是与菊月一起编入图拉吉港攻击部队,成功占领该岛,但在5月4日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攻击受损,菊月在此次作战中被击沉,第二十三驱逐队解散,5月25日,此舰编入第二十九驱逐队,卯月编入第三十驱逐队。

  1942年6月之后,夕月从事所罗门方面护航任务,8月加入瓜岛攻击作战,瑙鲁-大洋岛攻击作战(RY作战),之后在内南洋方面从事船队护航任务直到1942年末。1943年初,一度在内地进行整备工作,此后在该方面行动直到1944年。1944年6月末,担任吴-中国台湾-菲律宾方面船队护航任务。

  1944年12月12日在菲律宾的奥尔莫克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姊妹舰卯月一同沉没,至此同级舰全部沉没。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