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睚眦必报

2022-07-11 03:23:06 百科资料

睚眦必报(拼音:yá zì bì bà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睚眦必报(睚眦:瞪眼怒目而视人)指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 中文名称 睚眦必报
  • 拼音 yá zì bì bào
  • 近义词 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 反义词 大度包容
  •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成语

  睚眦必报

拼音

  yá zì bì bào

探源

  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

  《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引证解释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后汉书·公孙瓒传》: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出处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家有个侍从,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 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辨析

  【正音】眦;不能读作"cǐ"或"zī", 应读"zì" 。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辨形】睚;不能写作"涯"。

相关成语

  近义词: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反义词:大度包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