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眼睛王蛇

2022-07-08 16:01:17 百科资料

眼镜王蛇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云南等省区。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各国。常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林木中、水旁或岩缝树洞内,能上树。白天活动,捕食蛇类、蜥蜴等。

简介

  ​眼镜王蛇一般分布在我国的云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国外一般分布在南亚及东南亚等地。

眼睛王蛇

  眼镜王蛇生活在海拔1800—2000米的山林的边缘靠近水的地方。它体型较大,最长达6米,在它黑、褐色的底色上间有白色条纹;它的腹部颜色为黄白色。幼蛇为黑色,并有黄白色第纹,是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

习性

  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它不仅非常凶猛,靠喷射毒液或扑咬猎物获取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前沟牙类毒蛇。眼镜王蛇之所以名闻遐尔,是因为它除了捕食老鼠、蜥蜴、小型鸟类,同时还捕食蛇类,包括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有毒蛇种。

繁殖

  眼镜王蛇属卵生动物,通常用落叶筑成巢穴,每年7—8月间产卵,每次产20—40枚卵于落叶所筑巢中,卵径达65.5mm×33.2mm。雌蛇有护卵性,常时间盘伏于卵上护卵,孵出的幼蛇体长为50cm。

经济价值

  因为眼镜王蛇肉质鲜美,蛇皮可制成工艺品,蛇毒、蛇胆又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在野外被发现的眼镜王蛇无一幸免,全部遭到捕杀,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有灭绝可能。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名录中。我国的海南省、贵州省已将它列入省级野生

蛇之煞星

  在毒王榜上排名第9、专以吃蛇为生的眼镜王蛇令众多蛇类闻风丧胆,它的地盘休想有他蛇生存。一旦它受到惊吓,便凶性大发,身体前部高高立起,吞吐着又细又长、前端分叉的舌头,头颈随着猎物灵活转动,猎物想逃,可没那么容易!最可怕的是,即使不惹它,它也会主动发起攻击。被它咬中后,大量的毒液使人不到1小时就死亡。

养殖

  、外貌特征及生活习性眼镜王蛇从外观看与眼镜蛇相似,不同之外是眼镜王蛇头顶有篆体字形“王”字,且体长比眼镜蛇长1/4喜欢在阴凉处栖息,性情凶猛,生活习性与眼镜蛇相似。

  2、场所设置及日常管理场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带,采用室内笼养和露天建池养殖两种方法。室内笼养一般用不锈钢丝或合金材料制作成蛇笼,规格为30cm×20cm×60cm,笼内设一固定水槽,蛇笼的上方做2个盖,里层为活动盖,外层为固定盖,这样设置较安全,一般是1只铁笼养1条,也可视蛇大小,确定放养密度。露天建池养殖:每个池的面积为30~50m2,建小蛇池、中蛇池、大蛇池各1个,池四周围墙高度为4m,墙壁用水泥抹光滑,顶部做成“T”字形,池内做蛇窝,并建一个长2m、宽1m、深0.3m的小水池。饲养员进入露天养殖场时应穿戴防护服,戴面罩,日常管理要特别注意观察蛇的吃食和排泄,并据此增减饵料和施药。

  3、饵料的来源和喂食养蛇,一般要饲养些牛蛙、青蛙、黄鳝等作活饵料,也可喂配合饲料。还可以喂屠宰场的下脚料,先将下脚料切成小块煮熟,定时、定量、定位地投喂。市场销售旺季,可在前1天先投放一些活的小鸡、小鸭、老鼠等,每天投喂1~2次。

  4、疾病防治及捕捉方法眼镜王蛇一般易患肠炎病和寄生虫病,蛇患肠炎拉稀时,可在饵料中加2~3片土霉素和氯霉素片剂。患蛇有寄生虫时,多表现体型较瘦,可在饵料中加适量左旋咪唑进行驱虫(剂量见说明书),若是体表寄生虫则可用10%~1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射,每天应将笼或池中的粪便冲洗干净,捕捉时可事先投喂适量安眠药,或用0.7~1m长的铁钳或用低压电击棍。眼镜王蛇体重达0.5kg以上即可上市。

  5、蛇毒的取法及处理取蛇毒需要2人合作,1人抓住王蛇的头部,1人用竹筷或0.3m长的玻璃棒塞入蛇嘴里,蛇头下方放一清洁的小碗,当蛇嘶咬竹筷或玻璃棒时,毒液便从牙管中射出来,并顺着竹筷或玻璃棒流入碗内。用此法逐条取毒,然后桨毒液放到离心机内离心3~5分钟,再进行干燥,即为蛇毒晶体。

区别

  又名过山风、山万蛇、大眼镜蛇、过山乌、大扁颈蛇等。头部呈椭圆形,颈部能膨扁,前半身亦可竖立,所以有许多方面与眼镜蛇相似,但与眼镜蛇亦有明显区别:如眼镜王蛇躯体较大,全长一般在2-3米,最长可达6米;颈背没有白色眼镜样斑纹、颈腹面也没有黑色点斑及横带;但体背黑褐色或黄褐色具有白色镶黑边的横纹约40-50个,在头背顶鳞之后多了一对大形的枕鳞。但是在受惊时与眼镜蛇一样能竖起前身扁起的膨颈,发出"呼呼"声,并向前方攻击。

毒性

  眼镜王蛇性凶猛,常主动攻击人畜,其毒液的毒性为混合毒,主要属于神经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