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相须

2022-07-13 02:01:54 百科资料

相须,中医里关于中药配伍的一种称谓,叫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须是其中的一情。

  • 中文名称 相须
  • 拼音 xiāng xū
  • 注音 ㄒㄧㄤ ㄒㄩ
  • 释义 相互等待,互相依存,互相配合

中医术语

  相须是其中的一情。

  定义: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一般只讨论两种药物之间,当然也可以多种),可以增强某种或几种治疗效应,增强治疗作用。也就是增强其功效,增强的功效可能是一种也可能不止一种。(这是第六版《中药学》教科书定义。

  李时珍说:"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同类",是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按现代以功效分类的中药学书中,它们基本在同一章节里面。当然,"同类"的化分可能有人为因素存在。"不可离也",指两药配伍在一起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或者不是简单相加的效果。支持这种说法的往往是许多名方的配伍。比如麻黄汤里的麻黄、桂枝,均属发散风寒药,是"同类"。这两味药在一作用效果是仅使用其中一味药所无法达到的。再如银翘散里的金银花与连翘,桑菊饮中的桑叶与菊花,大承汤中的大黄与芒硝等等。

  在《神农本草经》中没有相须这一说法,而是说什么药配什么药"良",或什么药得什么药"良"。后人认为这其实就是"相须"的意思。但在《神农本草经》中相配对的药对往往不是同类的。认为相须要同类是对《神农本草经》的发展。

  但判断是否属"相须",主要以"不可离也"为主要依据,现代有人作过一个药理实验,全蝎与蜈蚣都有抗惊厥的作用,于是以抗惊厥作为一个药理指标,当这两味药各用0.5克相配时,抗惊厥效果相当强,但若只用一克蜈蚣时,仅有一点点抗惊厥的作用,而用一克全蝎时,甚到于没有发现明显的抗惊厥作用,若单用0.5克其中一味时,也没有这种作用,就是在等量配伍时才能有这个效果,这就不是简单的两位药相加,而是1+1>2,这样的两味药,就是所说的"不可离",即相须。

  而桂枝汤里的桂枝,白芍,相配后产生一种新的功效---调和营卫。也是不可离。属相须,但此二味不是同类,所以古人强调"不可离",而轻"同类",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汉语词汇

基本信息

  【拼音】:xiāng xū

  【注音】:ㄒㄧㄤ ㄒㄩ

详细解释

  1. 亦作" 相需 "。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毛 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 汉 王充 《论衡·无形》:"人禀气於天,气成而形立,形命相须,以致终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善攻, 汝才 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 谢觉哉 《不惑集·冷和热》:"冷和热是相需为用的,是统一性的对立面。"

  2. 相互等待。《汉书·王莽传中》:"羣公奏请募吏民人马布帛绵,又请内郡国十二买马,发帛四十五万匹,输 长安 ,前后毋相须。" 颜师古 注:"须,待也。"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宋 叶适 《张氏东园送王恭父得殿字》诗:"燕鸿不相须,进趣自求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