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盐酸伐昔洛韦片

2022-07-14 15:01:59 百科资料

盐酸伐昔洛韦片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在体内很快转化为阿昔洛韦,其抗病毒作用为阿昔洛韦所发挥,阿昔洛韦进入疱疹感染细胞之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无环鸟苷三磷酸酯,作为病毒复制的底物与脱氧鸟嘌呤三磷酸酯竞争病毒DNA多聚酶,从而抑制了病毒DNA合成,显示抗病毒作用。

  • 外文名 Valacyclovir Hydrochloride Tablets
  • 是否处方药 处方、非处方
  • 剂型 片剂(薄膜衣)
  • 药品类型 化学药品
  • 规 0.3g

化学成分

  化学名称:L-缬氨酸-2-[(6-氧代-2-氨基-1,6-二氢-9H-嘌呤-9-基)甲氧基]乙基酯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3H20N6O4•HCl

  分子量:360.8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至类白色。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本品适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本品适用于预防(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

规格

  0.5g(以伐昔洛韦计)。

用法用量

  成 人

  带状疱疹治疗:口服本品500mg ,2 片,每日3次,疗程7 天。单纯疱疹治疗:口服本品500mg,每日2 次。首次发病者病情可能较重,疗程需要延长到10 天。对于复发的感染,疗程应为5天。建议在前驱症状期或刚出现症状体征时即开始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治疗(抑制):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病人,口服本品 500 mg,每日1次。

  对于频繁复发(每年≥10 次)的病人,250mg 每日2次的给药方案效果更好。

  对于免疫缺陷病人,用药方案为 500 mg,每日2 次。

  肾功能损害

  对于肾功能明显受损的病人,本品的剂量应当按下列方式调整:

  肾功能(肌酐 本品剂量调整

  清除率ml/min)

  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

  治疗 预防

  免疫功能正常 免疫缺陷

  15-30 1000mg每日2次 无需调整 无需调整 无需调整

  <15 1000mg每日1次 500mg每日1次 250mg每日1次 500mg每日1次

  血液透析的病人,本品的剂量应当按照肌酐清除率<15ml/min 病人的推荐剂量,但应在血液透析完成后给药。

  肝功能损害

  轻中度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功能能够维持)无需调整本品的用药剂量。

  晚期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出现门静脉系统分流)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提示,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但这方面的临床经验有限。

不良反应

  根据MedDRA 人体器官分级和发生频率将不良反应分类如下。

  频率分类标准为:

  非常常见:(≥10%),

  常见(≥1%,<10%),

  不常见(≥0.1%,<1%),

  罕见(≥0.01%,<0.1%),

  非常罕见(<0.01%)。

  将临床试验数据中的不良反应按照上述频率标准分类,试验数据证明不良反应与本品有关(即,接受本品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中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所有的不良事件的频率则是根据自发上报的上市后数据来分配的。

  临床试验数据

  神经系统

  常见:头痛。

  胃肠道

  常见:恶心。

  上市后数据
血液和淋巴系统

  非常罕见: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主要见于免疫缺失的患者。

  免疫系统

  非常罕见:过敏反应。

  精神和神经系统

  罕见:眩晕,意识模糊,幻觉,意识丧失。

  非常罕见:兴奋,震颤,共济失调,构音困难,精神病症状,抽搐,脑病,昏迷。

  以上不良反应一般是可逆的,通常见于伴有肾功能损害或其他诱病因素的患者。在预防CMV而接受高剂量盐酸伐昔洛韦治疗的器官移植患者中,神经学反应的发生率要高于低剂量组患者。

  呼吸系统

  不常见:呼吸困难。

  胃肠道
罕见:腹部不适,呕吐,腹泻。

  肝脏

  非常罕见:肝功检测可逆性升高。

  偶有肝炎描述。

  皮肤及结缔组织

  不常见:皮疹包括光敏反应。

  罕见:瘙痒。

  非常罕见:风疹,血管性水肿。

  肾脏及泌尿系统

  罕见:肾功能损伤。

  非常罕见:急性肾衰竭,肾痛。

  肾痛可能与肾衰竭有关。

  其他:在延长期临床试验中,严重免疫抑制病人尤其是晚期HIV 感染者,服用大剂量(每日8g)伐昔洛韦,有肾功能不全、毛细血管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报道(有时两者同时存在)。上述情况也见于有相同基础疾病或合并症,但未用伐昔洛韦治疗的病人。

禁忌

  本品禁用于对伐昔洛韦、阿昔洛韦或本品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

注意事项

  体液状态

  应特别注意确保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摄入足量的水分,以防止患者发生脱水现象。

  肾损害患者:

  对明显肾损害患者,应当调整伐昔洛韦的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对有肾功能改变史的患者,有更高的出现神经性不良反应的危险(参见[不良反应])。

  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

  无特殊的注意事项。

​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

  妊娠病人使用本品的资料有限。妊娠期妇女,只有在接受治疗的预期疗效明显超过危险时,方能使用。

  已有的暴露于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的活性代谢产物)的妊娠妇女的研究数据显示,其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总体人群的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相比没有增加,报道的胎儿缺陷没有特别的共性,不能说明他们有共同的病因。然而,鉴于使用伐昔洛韦的记录及数据资料有限,尚不能对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得出明确的结论。

  本品用药1000mg 和3000mg 后,每日的AUC 比口服阿昔洛韦1000 mg/天能达到的AUC 高2-4 倍。

  哺乳

  伐昔洛韦在乳汁中分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阿昔洛韦。乳汁中检测到的阿昔洛韦浓度相当于阿昔洛韦血浆浓度的0.6-4.1 倍。据估计,口服阿昔洛韦(苏维乐®)200mg,每日5次,用药后的平均稳态血浆峰浓度(Cmax)为3.1 μM(0.7 μg/ml)。这相当于使乳儿暴露于大约 0.3mg/天的阿昔洛韦剂量。经证实,阿昔洛韦在乳汁中的清除半衰期为2.8小时,与血浆半衰期相似。因此,当本品用于为婴儿哺乳的妇女时,应特别谨慎。但阿昔洛韦用于治疗新生儿单纯疱疹的静脉用药剂量为30mg/kg/天。

儿童用药

  目前尚没有治疗儿科病人的资料。

老年用药

  不需调整剂量,除非肾功能明显损害者。应维持足够的水分。

药物相互作用

  未发现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

  西咪替丁和丙磺舒能通过降低肾脏的清除率使阿昔洛韦的AUC 增加,但由于阿昔洛韦治疗指数较大,故无需调整剂量。影响肾脏生理的其他药物也可能会影响阿昔洛韦的血浆水平。

药物过量

  本品用药过量的资料有限。然而,有患者单剂使用阿昔洛韦剂量达20g,经胃肠道部分吸收后,并未出现常见的毒性反应。

  意外的经口服重复过量使用阿昔洛韦几天后,观察到与其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及意识模糊)。

  经静脉过量使用阿昔洛韦后会引起血浆肌氨酸酐升高,从而导致肾衰竭。亦有与静脉过量使用阿昔洛韦有关的神经系统反应,包括意识模糊、幻觉、兴奋、抽搐和昏迷。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中毒症状。血液透析可以显著提高阿昔洛韦从血液中的清除率,因此,可作为过量后的处理选择。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药物治疗学分组:

  伐昔洛韦为抗病毒制剂,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阿昔洛韦为嘌呤(鸟嘌呤)核苷类似物。

  伐昔洛韦在人体内通过伐昔洛韦水解酶的作用几乎全部快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和缬氨酸。

  阿昔洛韦是疱疹病毒的特异性抑制剂,在体外具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1 型和2 型、水痘带状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EB 病毒(EBV)和人疱疹病毒6(HHV-6)的作用。阿昔洛韦经被磷酸化转化为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形式后,即可发挥抑制病毒DNA 合成的作用。

  磷酸化的第一步需要病毒特异性酶的活性。对于HSV、VZV 和EBV,该酶为病毒胸腺嘧啶激酶(TK),它仅存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这种选择性在磷酸化的CMV 中持续存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UL97 磷酸转移酶的基因产物所介导的。阿昔洛韦活化需要病毒特异性的酶,这一条件解释了其作用的选择性。

  磷酸化过程是通过细胞激酶的作用而完成(从单磷酸酯转化为三磷酸盐)。阿昔洛韦三磷酸盐竞争性抑制病毒DNA 聚合酶,与这种核苷类似物的结合导致专需链的终止,中断病毒DNA 合成,从而阻断病毒复制。

  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试验中,本品可减轻与带状疱疹相关的疼痛,包括急性疼痛和疱疹后神经痛,同时也可以缩短形成新病损的时间。

  对接受阿昔洛韦治疗或预防的患者的广泛临床监测表明,在免疫功能健全的患者中罕见对阿昔洛韦的敏感性降低,偶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如实体器官或骨髓移植患者、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耐药性一般是胸腺嘧啶激酶缺陷表型引起的,这种缺陷表型使病毒在自然宿主体内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少数情况下,对阿昔洛韦的敏感性降低可能是由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DNA 聚合酶的突变引起。这些变异株的毒力与野生型病毒株相似。

  毒性研究

  致突变作用:体内和体外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伐昔洛韦对人类不具有遗传危险性。

  致癌作用:大小鼠的生物测定表明,伐昔洛韦无致癌作用。

  致畸性:伐昔洛韦对大鼠和家兔没有致畸作用,几乎全部代谢为阿昔洛韦。

  在国际认可的实验中,大鼠和家兔皮下注射阿昔洛韦没有出现致畸作用。在另外的大鼠研究中,皮下给药血浆浓度达到100 μg/ml 时发现有胎鼠异常,并引起母鼠中毒。

  生殖力:伐昔洛韦口服给药不影响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殖力。

药代动力学

  一般特征:

  伐昔洛韦口服吸收完全、快速,几乎全部转化为阿昔洛韦和缬氨酸。这一转化过程可能通过人体肝脏中伐昔洛韦水解酶的分离酶来完成。

  1000 mg 伐昔洛韦中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为54%,并不受食物影响。500 mg 伐昔洛韦,每日2 次给药时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比伐昔洛韦200mg,每日5 次给药时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高2.6 倍。

  伐昔洛韦1000 mg ,每日3 次口服给药后,阿昔洛韦每日的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比与伐昔洛韦800 mg,每日5 次口服给药后的AUC 值高2 倍。

  伐昔洛韦500mg 每日2 次用药后,阿昔洛韦的Cmax 和每日AUC 分别比伐昔洛韦200mg 每日用药5 次的预测值高4 倍和1.8 倍以上。

  单剂服用伐昔洛韦250 -1000 mg 后,阿昔洛韦的平均峰浓度为10-25 μM (2.2-5.7 μg/ml),平均达峰时间为用药后的1.5 小时。

  伐昔洛韦的血浆峰浓度仅为阿昔洛韦的4%,平均达峰时间为用药后的30-60 分钟,用药3 小时后血药浓度降低到可检测水平以下。单剂和多剂用药后,伐昔洛韦和阿昔洛韦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阿昔洛韦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很低(15%)。

  伐昔洛韦单剂和多剂用药后,阿昔洛韦的血浆清除半减期约为3 小时。尿液中伐昔洛韦原形的量不到摄入量的1%。伐昔洛韦在尿液中主要以阿昔洛韦和已知的阿昔洛韦代谢产物9-羧甲氧甲酯鸟嘌呤(CMMG)被清除。

  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

  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对口服本品后的伐昔洛韦和阿昔洛韦药代动力学特征没有明显影响。

  HIV 感染的病人单剂或多剂口服伐昔洛韦1000mg 或2000mg 后,阿昔洛韦的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健康人相比无明显变化。

贮藏

  30℃以下存放。

包装

  铝塑包装 10 片/盒;42 片/盒。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 JX20040245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