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对肠道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 中文名 益生菌
- 英文名 probiotic
- 别称 有益的活性微生物
- 应用 改善肠道健康,平衡菌群,减肥
- 应用领域 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领域
主要作用
自90年代初以来形形色色的“益生菌”类保健品风靡了整个世界。与此同时“益生菌”的研究业已成为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何谓益生菌?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系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

在国外已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抑菌喷剂等等。针对人研究的不多,国内对益生菌的认知度还不是很强,这使得益生菌的产品线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因为存活率就是一大技术难题。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其中包括。
①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
②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③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当人体住满足够的益生菌时人就会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一旦体内菌群失去平衡比如菌种间比例发生大幅变化或者超出正常数值时那么腹泻、过敏、胃口不佳、疲倦、免疫力低等一系列病症就会随之而来人体的健康就会亮红灯而这时适当添加益生菌协助体内菌群平衡才能让人重现健康状态。
宝宝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母传抗体在出生后逐渐消失在出生后最初六年都处于易感期这段时间很多宝宝都会出现胃肠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机体抵抗力较弱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等这些小状态不但阻碍了宝宝体格的生长和发育对宝宝智力认知的发育、情感社交能力的发育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治疗性的化学药物妈妈们势必会担心对宝宝带来的伤害。
代表菌株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卫生部组织对已批准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进行安全性评估,制定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其中来自科汉森的BB-12,除了能改善宝宝肠胃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还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对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有促进的作用,让宝宝少生病。
代表产品
优质益生菌能在无副作用情况下,为婴幼儿解决腹泻、便秘、湿疹等常见疾病。与普通益生菌相比,采用具国际知识产权菌株的益生菌,在国内一线城市销售额持续上升,未来几年内将成为中国益生菌行业主导品牌之一。
益生菌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健康卫士。相较药物而言,优质益生菌能在无任何副作用前提下,防治婴幼儿腹泻、便秘、湿疹等常见疾病。所以,近年来益生菌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妈妈青睐,而国内益生菌市场亦处于迅猛发展状态。
四大功能
1.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品及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益生菌还可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及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嗜酸乳杆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从而缓解乳糖不耐症。
2.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
益生菌能产生维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
3.抵抗细菌病毒的感染提升免疫通过三大步骤益生菌可清除有害菌对身体的伤害
3.1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益生菌通过产生杀灭有害菌的化学物质及与有害菌竞争空间和资源而遏制它们的生长。
3.2抑制有害菌产生毒素。
3.3清除有害菌产生的毒素。
4.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肠道综合症、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过敏、口臭、胃溃疡等。
人体许多健康问题都是由体内菌群失衡引起决定因素是微生态的平衡可通过使体内菌群重新达到生态平衡来实现缓解与治疗的目的。比如腹泻、便秘、阴道感染等综合症状国内外已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使用特定的经临床证实的益生菌可有效地进行治疗。
益生菌有许多令人惊奇的功效但这些不同的功效高度依赖于“菌株的特定性”。也就是说通过大量和长期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某个特定的益生菌株具有某种明确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也必定有同样或相似的功能。经过多年科学研究和临床证实证明其中某些特种菌株的特定配合对于缓解某些健康问题如肠道综合症、过敏、呼吸道感染等有着预防和缓解的功效尤其是瑞卡福抑菌喷剂更能帮助修复因致病菌感染造成的生殖系统疾病。但并不能说明任何其他的同类菌株产品也有同样的功效。
好坏辨别
菌种存活数量
益生菌是一个适合在低温环境下生存的菌种2001年3月中国卫生部发布了卫法监发〔2001〕84号,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第十条明确指出不提倡以液态形式生产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活菌产品因益生菌已经过科学实验认证液态存活非常难,且益生菌怕水,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益生菌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冷藏运输,或者在超市冰柜冷藏柜中的益生菌粉状而其他一些液态饮料以及网络销售的无冷藏运送的产品益生菌存活非常低。
益生菌酸奶
国际上对益生菌的定义是只有活的、有足够数量并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菌种才能称之为益生菌。人们常用“三个标准”来判断益生菌酸奶是否有效。
菌株决定功效。所有益生菌都是按属、种、株三个层次划分的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为准的。以动物双歧杆菌B益畅菌为例双歧杆菌是属动物双歧杆菌是种DN-173010是株动物双歧杆菌DN173010所具有的对消化系统的改善作用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双歧杆菌都具有一样的功效。

活性是关键
人体的消化道环境很复杂在经过胃酸、胆汁等环境后依然能存活的菌株才能到达大肠发挥其功效。
100万个才有效。我国乳酸菌标准明确规定酸奶中活菌的数量要达到每毫升100万个。否则就不能保证最终到达大肠的活菌量也就无法保证功效。
1.益生菌的获取
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包括含益生菌的酸奶、酸奶酪、酸豆奶以及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最方便的当算是饮品类。
2.益生菌如何保存
益生菌产品必须低温冷藏保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数量。一般保质期在1个月内冷藏温度控制在2~10℃左右。建议放入冰箱保鲜层避免在温度太高或者直射光下保存这样会引起里面活菌过度发酵口味变酸效果受影响。
3.怎么进食
益生菌的活性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提升并进入发酵过程长时间常温保存容易造成产品口味变化。当温度超过60℃时益生菌会进入衰亡阶段。因此益生菌产品最好是在冷藏条件下取出后直接食用避免高温加热。
4.饮用量
一般来说每天喝1瓶约100ml以每瓶100亿个活性乳酸菌计活性乳酸菌饮品就足以满足人体所需。
5.最佳饮用时间
益生菌产品虽然也可以单独食用但最佳食用时间为饭后。因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于活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所以饭后饮用效果更佳。
6.补充益生菌
胃酸过多的人、胃肠道手术后的病人、心内膜炎和重症胰腺炎患者不宜多喝益生菌酸奶最好事先咨询医生其他人则可以尽情享用。一般出生3个月后的婴幼儿即可开始逐渐补充一些含有益生菌的乳制品。对于孕期容易产生便秘等问题的孕妇来说补充益生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且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肠内有害菌增多所以成年人及老年人更需要补充益生菌。
如何选择
含益生菌的酸奶。在健康状态下,平时可多选择含益生菌的奶制品作为零食,但注意要买新鲜低温保存的酸奶。
含益生菌的配方奶。一些奶粉中加入了益生菌,可以促使宝宝肠道更健康。
含乳酸菌的饮料。超市中的酸奶,其中含有的就是大量乳酸菌。但不可以喝太多,健康状态下一天不要超过2瓶,如果生病的情况下,要咨询医生是否可以喝。新鲜乳酪也含益生菌。
要选优
要选优质益生菌就是说要选择“安全、高活性、有着经临床验证的功效”的益生菌。但是并不意味着就要选择历史悠久在国际上有着较高威望的知名品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有针对性
大家已经知道益生菌的功效具有“高度的菌株特定性”不同菌种、不同菌株、不同的供应商不同的菌株配比都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功效当然这种功效一定要经过临床验证的。因此我们选择益生菌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来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益生菌产品。
分段营养
众所周之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而不同年龄段所出现的健康问题也不尽相同解决办法也各有侧重。0-6岁婴幼儿童是一生中的窗口期也属于“免疫不全期”。此时期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机体抵抗力较弱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在此阶段通过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持益生菌的优势地位对婴幼儿童健康影响极大。分年龄段定制的益生菌产品更能贴合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童的具体需要是属于宝宝自己的益生菌。
看活菌量
益生菌粉中起作用的是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益生菌而且只有活着的菌群才有活性才能起到调理肠道、提高免疫的功效。不同的活菌数量影响功效。市面上从30万、50万、100万、50亿、120亿、300亿活菌数含量的益生菌各不相同。人体摄入数量不是越高越好要根据厂家安全指示正确摄入。
益生元
一般可以这么认为益生元给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大家所熟悉的双歧因子就是促进肠内双歧杆菌生长的益生元。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不易被消化的食品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市面上的应用比较广泛的益生元有异麦芽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
通过益生元来促进益生菌生长是“活菌外养”瓶颈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菌群因高温与胃酸刺激的大量死亡与本体菌群对外来菌群的抗拒从人体内原生增殖益生菌从而安全有效地解决各种肠道问题。
主要区别
益生元与益生菌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但影响的方式完全不同关键区别在于益生元作用于本已存在于肠内的菌群而益生菌是外部添加的细菌。除了这点区别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益生元作为模拟母乳中的低聚糖以未经消化的形式进入胃肠道通过降低PH值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间接地促进胃肠道健康和营养素的吸收。
2益生菌是外源细菌作用更直接。但是它有较明显的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病因及体质添加不同的菌种如双歧杆菌对胃肠道疾病有显著功效等。
3在胃部强酸性的环境下外来细菌的存活性会受到考验因为只有活着进入胃肠道的有益菌才能发挥功效有的益生菌株不能经受胃酸(强酸环境)和肠液(碱性环境)的腐蚀而益生元不是生物不存在存活率的问题。
4免疫系统对于由外部而来的益生菌有识别的过程当外部直接添加益生菌时不同体质的人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注意事项
有些人不免会问道何不直接添加益生菌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益生菌菌株存活环境要求高对生产和包装工艺都有很高标准要求益生菌的载体最好是片剂、胶囊和粉末。
2。给人体补充益生菌要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病因及体质添加不同的菌种因为益生菌的好处因菌种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根据想要预防或治疗的特定问题选择相应的菌种。要有针对性地添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有的益生菌株不能经受胃酸(强酸环境)和肠液(碱性环境)的腐蚀结果吃进的益生菌不能活着到结肠更谈不上繁殖了吃了也是白吃所以要保证益生菌的存活率只有活菌才能发挥功效我们没有必要补充一些益生菌的尸体进去
4.添加后要留意观察人体的反应毕竟是外部添加的细菌不同体质人群的适应能力不同某些体制的人群可能会有些免疫反应。
5益生菌的保存受限。益生菌产品必须低温冷藏保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数量。在乳酸制品中的益生菌一般保质期在1个月内冷藏温度控制在2~10℃左右。建议放入冰箱保鲜层避免在温度太高或者直射光下保存这样会引起里面活菌过度发酵口味变酸效果受影响。
作用原理
补充“益生菌”的思路是直接吃进活的细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而补充“益生元”的思路则是通过提供有益细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从而压制有害细菌。
益生元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是一种膳食补充剂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
益生元在通过消化道时大部分不被人体消化而是被肠道菌群吸收。最重要的是它只是增殖对人体有益的菌群益生菌而不是增殖对人体有潜在致病性或腐败活性的有害菌。
产品对比
益生元VS益生菌
概 念
益生元给益生菌提供“食物”,是益生菌的“养料”
益生菌对人和动物有益的细菌
本 质
益生元模拟母乳中的低聚糖
益生菌外部添加的细菌
作用原理
益生元为有益细菌提供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压制有害细菌
益生菌直接吃进活的有益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
免疫反应
益生元不会产生免疫反应
益生菌某些体质人群可能产生免疫反应
活性
益生元非活性物质以未经消化形式直达肠道益生元不是生物不存在存活率的问题
益生菌益生菌需要经受胃部强酸环境的考验只有活着到达肠道益生菌才能发挥作用
机理
益生元不能直接对机体起作用而是通过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发挥生理功能。
益生菌是外源细菌直接作用
产品争议
即使益生菌真的有益身体健康想要补充它也不容易并不像保健行业的人士或某些医生设想的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益生菌制品中是否真的含有活的益生菌要让细菌一直保持必要的活性并非轻易可以做到是要有良好的质量控制和储存条件的。国外研究人员曾经对市场上55种益生菌产品包括25种乳制品和30种粉剂做了调查发现三分之一以上不含有活细菌而只有13%含有标签上所说的那种益生菌。
就算吃的益生菌制品质量可靠、储存恰当细菌还有活性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它们是否能够安然无恙地到达结肠结肠的环境较适合细菌生存是肠道细菌的主要栖息地。但是饮食中的细菌在抵达那里之前要经过两关第一关是胃胃液的强酸性和所含的消化酶能够杀死、消化掉大多数细菌第二关是小肠那里的胆汁酸和消化酶也会对细菌造成破坏而且由于小肠的环境是碱性的那些不怕胃酸的细菌到了小肠可能就适应不了了。英国里丁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模拟胃、肠的环境对益生菌的生存能力进行测试发现乳杆菌能抗胃酸却难以抗小肠环境而双歧杆菌则倒了过来。
就算益生菌顺利通过了胃和小肠的双重考验抵达了结肠那么它们是否能对那里的菌群平衡产生影响呢一杯酸奶或一份益生菌制剂所含的细菌数大约是几亿个听上去似乎不少但是肠道内的细菌总数有上百万亿个一比就微不足道了。而且益生菌产品只含有一种或几种细菌而肠道细菌的种类多达几百种要让数量如此少的几种益生菌去影响数量如此巨大种类如此复杂的菌群平衡是非常困难的。里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体外模拟大肠菌群环境加入益生菌后发现它们对大肠细菌的总量毫无影响。益生菌产品中的益生菌即使能顺利抵达大肠也不一定能在那里生存、繁衍下来。实验表明当人们服用益生菌产品时能在粪便中检测到该种益生菌但是一旦停止服用就检测不到了说明益生菌并没能在体内繁衍当然更不能去改变体内的菌群状况。
总之和其他保健品一样有关益生菌产品的保健、医疗效果的种种宣传基本上只是出于一种美好的设想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可靠的依据是很值得怀疑的。如果非要吃益生菌产品不可的话不妨喝酸奶那样即使益生菌没用酸奶本身至少还有营养价值。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益生菌的功效缺乏足够的研究其副作用也缺乏研究。这并非意味着对其副作用就可以忽视。2008年1月25日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发布消息说他们在20042007年间对296名胰腺炎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想看看益生菌是否对胰腺炎有疗效。出乎意料的是通过肠饲服用益生菌的患者中有24人死亡而对照组只有9人死亡。
2018年9月,世界顶尖科学期刊《Cell》发表文章称,新的两项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对人体有害。
吃进去的益生菌 可能无法在肠道里安家
《Cell》的这项研究,由以色列魏茨曼科技学院的免疫学家EranElinav带领团队完成,主要探讨服用的益生菌是否有效。
此次研究的独到之处之一:用肠镜对肠道菌群直接取样,代替在粪便取样这种普遍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内的菌群和粪便里的菌群并不对等,有些人可以将服用的益生菌保留在肠道内,但有些只能穿肠而过,最后进入粪便,排出体外,“这就表明,每个人都能从摄入益生菌中普遍受益是经验上的错误。”
第二项研究里,研究者考察了肠道菌群遭到破坏后,服用益生菌能否加速肠道的恢复。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服用了抗生素,用来破坏原有肠道菌群环境。结果发现这组志愿者补充益生菌后,六个月肠道菌群没修复反而更差。
抗生素会扰乱菌群 补充益生菌需因人而异
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吕宾是我省消化界的权威专家。他表示,以上研究并没有完全否定服用益生菌的作用,第一个研究只是强调了益生菌在不同人群肠道里的定植效果不同,说明补充益生菌因人而异。
而且,益生菌不定植在肠道黏膜,不代表它就不会发生作用,“粪菌群和膜菌群的效果不同,但它依然会影响营养素的分解、代谢。”
而对于第二个研究,恰巧吕宾教授的团队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将因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腹泻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单纯治疗,另一组补充益生菌。
实验结果与以色列学者的截然相反,没有补充益生菌的患者出现腹胀、胃口不好等症状,补充益生菌的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得到缓解。
吕宾教授强调,活菌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建议购买乳酸菌饮料时要注意一下标签,选择未杀菌(活菌)型而不是杀菌(非活菌)型。
对吃进去的益生菌是否会被胃酸腐蚀的疑问,吕宾解释道:“最后进入肠道的数量不多,但能促进原本有益菌的生长,所以适当补充还是可取的。”而临床上的益生菌制剂,在胃里并不释放,到了肠道才发挥作用,更加直接有效,“我们一般给腹泻、便秘、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使用,但只是作为一种辅助。”
他提醒说,有些肠道屏障严重受损的病人,细菌容易突破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引发感染,这时候就不适合再补充益生菌了。
适宜人群
1.剖腹产儿、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工喂养儿:这些孩子大多数免疫力低下,三天两头不是感冒就是肠炎。
2.腹泻或便秘人群:不论细菌、病毒、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还是非感染性腹泻,都有肠道菌群失调。
3.接受化疗或放疗的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及射线会杀死益生菌,导致肠内菌群失调。表现为腹胀、便秘、营养物质丢失及毒素被吸收,不但影响患者康复,还有可能迫使化疗、放疗中断。
4.肝硬化、腹腔炎患者:他们不仅有菌群失调,还有轻重不等的脂源性内毒素血症。补充益生菌可抑制肠内产胺的腐败菌,降低肠内酸度和血中内毒素含量。
5.肠炎患者:溃疡性结肠炎虽然病因尚未明确,但补充益生菌可取得一定疗效。
6.消化不良者: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反复发作或持续的上腹胀满、厌食、烧心等症状,检查无胃肝胆胰疾病。益生菌可促进消化。
7.乳糖不耐受(“牛奶过敏”)者:先天性缺乏乳糖酶,或因肠道感染、营养不良等使乳糖酶缺少时,乳糖不能被分解而导致腹胀、腹泻。益生菌可帮助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促进对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吸收。
8.中老年人: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会随年龄老化而减少。补充益生菌可作为老人一种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