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皂角米

2022-07-15 01:30:05 百科资料

皂角米俗称雪莲子、皂角米、皂角仁、皂角精,是皂荚的果实。属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并含有植物性膳食纤维。具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等功效,其美容功效有待考证。

具有放水加热膨胀,胶质半透明,香糯润口,是调和人体脏腑功能的珍贵纯天然绿色滋补食品。皂角米分单荚和双荚,为豆科植物皂荚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 中文名 皂角米
  • 别称 鸡栖子、皂角、大皂荚、长皂荚、悬刀、长皂角、大皂角、乌犀
  • 界 植物界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蔷薇目

形态特征

  皂荚乔木,高达15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皂角米主要分布云南地区,都是高山野生,是世界之最。双荚主要是皂角树,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地区。我国四川及华南部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

  ①《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核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②李杲:和血润肠。

  ③《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④《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⑤《医林纂要》:杀疳虫。

  ⑥《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

  性味

  辛,温,有毒。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辛咸,温,有小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甘,气温,无毒 。

  炮制

  《 雷公炮炙沦》: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性状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毫米,宽7~8毫米,厚约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时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形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

  附方

  治大肠风秘: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治里急后重:积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治瘰疬满项不破,及肿疼痛:不蛀皂子三百个,酒一升半,化硇砂一两,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尽为度,每至临卧,含化三粒。(《博济方》)

  治气毒结成瘰疬,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食疗价值

  皂角米总能量为3.36千卡/克,总碳水化合物61%,氨基酸总量为3.13%,含有7种维生素,营养成分丰富,营养素种类较多,属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具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健脾滋肾、祛痰开窍、疏肠利尿、润肤养颜、提神补气等功效。皂角米在市面上通常是以干品出售。食用时加入银耳,大枣,红糖等,是养颜静心的饮品,但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能量高,想要瘦身的美女需要控制食用量。

  特别注意:孕妇可以适量食用皂角米,而生产后的新妈妈更加适合吃,对身体很好,还能帮助产后瘦身和乳汁畅通。

繁殖方法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向阳的地区,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排水良好即可,山区、平坝、边角隙地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10月采下果实,取出种子,随即播种;若春播,需将种子在水里泡胀后,再行播种。育苗时,开1.3m宽的高畦,撒施一层腐熟堆肥作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开深约6-10cm的横沟,把种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草木灰,最后盖土与畦面齐平。如遇天旱,要经常浇水。苗出齐后,要浅薅,并施人畜粪水,以后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后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开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盖土压实,最后再覆松土,使稍高于地面,浇水定根。田间管理 栽后3-4年,每年要在穴边松土除草,并施草木灰或渣滓肥,促使迅速生长 。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皂荚,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 。

双荚皂角米和单荚皂角米对比

  《唐本草》:皂荚,有三种,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亦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长虚无润也。若长六、七寸,圆厚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也。

  《本草图经》:皂荚,今所在有之,以怀孟州者为胜。木极有高大者。此有三种,医家作疏风气丸煎,多用长皂荚;治齿及取积药,

  《本经逢原》:按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

区别

  单荚和双荚的区别

  双荚皂角米多为河南山东的皂荚树所产皂荚籽,颗粒相对饱满,颜色呈天然淡黄色,煮后口感更软糯、有嚼劲、汤更黏稠;泡发率可达5-8倍。

  单荚大部分都是云南腾冲荷花镇及梁河野生的,很少有栽培的,粒薄如指甲,颜色稍白,口感爽滑;泡发率比双荚的高许多。

  目前国内销售皂角米的大企业很少,大部分都是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

食用方法

  1. 煮粥:取适量皂角仁,淘净,温水中浸泡2---3小时后,再与您喜欢的食物(如:糯米、花生、大枣、薏米、莲籽、绿豆等)合煮为稀粥,加糖即可食用。
  2. 清炖:按每人5g皂角仁,淘净,温水浸泡2---3小时,连汁一起盛入盘中,在锅里炖熟,然后加兑2---3倍冷开水,再加糖、蜂蜜食用。
  3. 煮鸡肉汤或排骨汤:可按每只鸡配10---15g皂角仁,淘净,直截与鸡肉或排骨煮熟,加食用盐食用,可使产妇乳汁畅通。
  4. 煮鸡肝或猪肝:按每斤肝配10g皂角仁煮熟,加食盐即可食用,可清肝明目。
  5. 可用保温壶泡饮:取15---20g皂角仁,淘净,放入八磅保温壶里,注入刚烧开的开水,6小时后,即可加糖食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