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仁
皂角仁,又名滇皂荚、皂角米,主要产于云南和贵州。
- 中文名称 皂角仁
- 外文名称 Gleditsia L
- 产地 产昆明、嵩明
-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
形态特征
文献来源:var.delavayi(Franch.)(1982);中国植物志(1988).
Gleditsia delavayi Franch.(1890);Schneider(1907);Hand.-Mazz.(1933);陈嵘(1937);豆科图说(1955)*;图鉴(1972)*;云南种子植物名录(1984);横断山区维管植物(1993).
描述字段:乔木,高7-15(-20)米,刺粗壮,有分枝,微扁平。一回羽状复叶,常簇生,小叶7-9对,近革质,长椭圆形,长3-6.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形微凹,基部圆,微偏斜,边缘具圆锯齿,无毛。花白色,长7-8毫米,排成稀疏的穗状或总状花序,长15-20厘米;花梗短,长约1毫米;萼片3-4;花瓣3-4,盔状;雄蕊6-8(-9),花丝中部以下被绵毛。荚果带状,长30-50厘米,宽4.5-7厘米,扁而弯,有时扭转,革质,无毛,棕黑色,网脉明显,腹缝线常于种子间缢缩。
分布范围
产昆明、嵩明、大姚、禄丰、宾川、漾濞、会泽、永 胜、维西、贡山、文山、砚山、蒙自、建水、屏边、景东等地;生于海拔1 200-1 800(-2 500)米山坡疏林或路边村旁。贵州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洱源大龙潭。

皂角米全国有两个主要产皂角的地方,一是云南,一是贵州。云南皂角米,又叫滇皂仁;贵州皂角米 ,又叫皂角精、皂仁 。两个产地所产皂角米是有区别的,贵州皂角米更厚片、煮后口感不如云南皂角米、胶原蛋白也少些;云南皂角米更薄片、煮后口感更软糯、汤更黏稠、胶元蛋白含量高些。
古籍记载
白籽仁在《本草纲目》《中药大词典》《中国药典》等书中均有记载。

据《本草纲目》记载,皂荚主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皂角仁"煮熟,糖渍食之,疏导五脏风热壅,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和血润肠,明目益精",所以便秘人士一定不可错过!
主要价值
木材较坚实,心材红褐色,边材淡黄褐色,供建筑、家具及农具用。荚果煎汁用于代皂洗涤。外胚乳含丰富多糖,胶质半透明,加热膨胀,俗称皂仁,为宴会甜食佳品。
入药,有祛痰、利尿之效。现代研究证实:滇皂角仁营养成分丰富,营养素种类较多,属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并且能调和人体脏腑功能。还具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健脾滋肾,止咳平喘,祛痰开窍,润肠通便,润肤养颜,益精利尿,提神补气等功效。老少皆宜,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富含天然植物胶原蛋白,它可以补充皮肤各层所需的营养,使皮肤中胶原活性增强,有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美容、消皱、养发等功效。
胶原蛋白主要分布在哺乳动物的结缔组织中,对动物和人体皮肤、血管、骨 骼、筋腱、牙齿和软骨的形成都十分重要,是这些结缔组织的主要物质基础。人体蛋白质中有三分之一是胶原蛋白,成年人体中大约有3公斤的胶原蛋白,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胶原蛋白是一切动物的生命支架。
实用菜谱
枸杞冰糖皂角仁,还是钓鱼台的一道国宴,它淸爽透亮、香糯鲜甜、口感细腻幼滑,是宴会上佳营养保健甜品。云南菜中还有一道"冰糖皂仁",取干皂仁置碗内,加入60度白酒拌匀,点燃,烧1分钟边烧边搅,再加入清水泡发2小时以上,到全部发好,捞入碗内蒸20分钟。然后下入冰糖汁锅内煮两分钟即成,成菜清爽透亮,皂仁糯烂鲜甜。

下面是皂角仁的一些简易做法:
1、取本品50克淘净,放入5磅保温瓶中,注入开水,上好瓶塞,三个小时可加糖食用。
2、取本品10克淘净,放入茶杯或保温杯中,开水泡饮,皂仁熟透后,把红色的皮去掉(市面上出售的一般已经去皮,果肉暴露在外,如上图《皂角仁》),可直接食用。此方法可治牙痛、咽喉痛、解烟酒等。
3、本品适量淘净,开水浸泡1―2小时,煮熟后素食或煮制米粥或八宝粥,滋润爽口,冷、热食用兼可。另外,煮制鸡汤或排骨汤时加入皂仁,也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