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白饭鱼

2022-07-13 20:47:46 百科资料

白饭鱼是银鱼在香港的称呼,也是香港一种白色布鞋的俗称,在粤语中还有"见光死"的意思。

  • 中文名称 银鱼
  • 拉丁学名 Hemisalanx prognathus
  • 别称 白饭鱼、炮仗鱼、面丈鱼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简介

  白饭鱼是广府地区对银鱼的称呼。

白饭鱼

生理特征

  同脊椎动物一样,文昌鱼具有一条沿背部下行的神经索,并具有呈条带状的肌节。然而,和脊椎动物不同的 是,文昌鱼的背神经索不是由骨骼所保护,而是由许多柱状细胞所在组成的具有韧性的膜状结构所紧密包围,这种起支撑作用的结构比脊椎简单得多,又被称为脊索(notochord)。文昌鱼的脊索和脊椎动物的脊椎不同,它一直延伸进入头部,故文昌鱼所属的亚门被称作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其中"cephalo-"意思就是"与头部相连"。文昌鱼嘴的前端长有口笠触手(oral cirri),起到感觉器官和过滤进入口中的海水的作用。

白饭鱼

生活习性

  中国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的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在中国东部近海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种银鱼中的15种,其中特有种6种.银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银鱼生活周期短、世代离散、生殖力和定居能力强。作为典型的r-对策者,银鱼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反应迅速,种群消长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种间食性、生长和繁殖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丰富的多样性。然而中国的银鱼天然资源却因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境破碎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持续衰退,各种银鱼的天然资源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物种分布范围显著缩小,个别物种渐危。本文在综述中国银鱼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银鱼研究及其物种多样性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呼吁审视银鱼移植增殖的生态效应,加强银鱼的基本生态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提出中国银鱼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分类

  头索动物亚门只包含一个纲(头索纲)一个科(鳃口科)两个属。即文昌鱼属和偏文昌鱼属。偏文昌鱼的显著特点是只在身体的右侧有生殖腺。

进化地位

  头索动物的地位

  祖先可能是原始的无头类,与无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

  由于适应不同生活方式而演变为两支,一支演变为原始有头类,导向脊椎动物进化之路,另一支特化为旁支,演变成头索动物的鳃口科动物;

  认为头索动物是当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是脊椎动物的姐妹群。在动物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分布状况

  中国厦门、青岛市文昌鱼的两个主要栖息地。此外,整个东南亚沿海均有发现文昌鱼。在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也有分布。

保护现状

  由于对栖息地的底质及水质的要求较高,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栖息地环境改变有可能造成文昌鱼种群的消失。例如厦门海堤的修建就直接导致了曾经年产60吨文昌鱼的刘五店渔场的消失。此外,由于文昌鱼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为东南亚一带的传统食物,商业性的捕捞也加速了文昌鱼资源的枯竭。文昌鱼现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