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白螯虾

2022-07-07 08:37:29 百科资料

白螯虾,克氏原螯虾白色变异种Red swamp crayfish/White。(顺便提一下,克氏原螯虾还有全红、全橙、全蓝等变异品种)。有人也将之称为雪螯 白玉螯。

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乏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在商业养殖过程中应严防逃逸,尤其是严防逃入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水体。其对当地物种生态竞争优势而导致破坏性危害。 

该物种的范围很广,从墨西哥北部到佛罗里达州的埃斯坎比亚县,从北到伊利诺伊州的南部和俄亥俄州,已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广泛引入,该物种也已被引入欧洲、非洲、东亚、南美和中美洲。

  • 中文名 白螯虾
  • 学名 Red swamp crayfish/White
  • 别称 雪螯 白玉螯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基本信息

  产地:美洲

  寿命:2年左右(根据养殖环境和温度)

  体长:最大可达20cm

  饮食:杂食性动物 鱼虫 红虫 异型鼠鱼饲料 蔬菜水草 小鱼小虾

  水体:不要太小就可以

  水质:PH6-7.5

  温度:15-28度

白螯虾

分布范围

  现存:美国(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田纳西州、伊利诺伊州、俄克拉荷马州)。

  引进:比利时、伯利兹 巴西、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塞浦路斯、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 埃及、法国、格鲁吉亚、德国、意大利、日本、肯尼亚、墨西哥、荷兰、菲律宾、葡萄牙、南非、南苏丹、西班牙、苏丹、瑞士、乌干达、英国、美国(亚利桑那州、爱达荷州、印第安纳州、俄勒冈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夏威夷州、南卡罗来纳州、犹他州、阿肯色州、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阿拉巴马州)、玻利瓦尔共和国、委内瑞拉和赞比亚。

养殖

  尽量一个空间饲养一只螯虾,因为他们的领地意识很强,当个体达到一定尺寸的时候,他们的巨螯相当有咬合能力,一旦两只螯虾对峙,那么结果会很惨。螯虾不定期还要脱壳,这样才能长大,当它们在脱壳时和刚刚脱完壳,容易被其他螯虾攻击,因为它们会散发出一种相当有诱惑里的味道,其他螯虾会当饲料群而攻击,它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只有被同类吃掉。所以混养时候一定要多方躲藏物体,保证它们不会饿肚子。所脱下来的壳不需要捞出来,它们会自己吃掉的,补钙。脱壳时的状态,虾头和身体部位连接处有明显的透明色一条横带,很明显。

  当螯虾体长8CM以上,饲养时间为半年以上就可以进行交尾了。把雄螯虾放入雌螯虾养殖缸内,观察母虾是否让交尾,从熟悉到行动也很快,如果白天都没有交配,为了安全起见,在您入睡之前将它们分开,第二天再次合缸。正常来讲如果一对虾交配了,就不会相互攻击很恩爱的。需要注意的是,合缸期间如果有虾有脱壳迹象,那么一定要分缸,当虾脱完壳5-7天之后让壳钙化硬了,再次合缸。交尾数次储精囊已满,雌虾不让雄虾交配了,而且吃东西也不多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将雄虾拿出来,给雌虾一个安静的环境等待抱蛋。经过一段周期,雌虾基本不吃东西,而且在翻动底砂,创造出一个沙坑或者躲在罐子罐子里面不出来,就快要抱蛋了。雌虾抱蛋期间,不用喂动物性饲料,缸中放些水草,它偶尔会吃点。注意事项:一定不要惊吓它,更不能用网子去捞它,这样基本就会踢卵。抱卵期间尽量不要换水,换水也有慢水流加水,不要引起PH明显变化和温度差异。抱卵周期25-28天吧,幼虾已经成型,逐渐会从雌虾腹部下来走动,但基本还都在雌虾周围。雌虾甩完以后,脱了几次壳,才能进入下一个交配繁殖循环。

  幼苗在下身5-7天就可以分缸养殖了,由于在原缸密度太大,为了避免相互残杀,尽量分缸,记得在捞幼苗的时候要小心,因为它们非常的脆弱。幼苗缸的温度24左右。幼苗的食饵,线虫用剪子剪碎在喂食或者喂些冰冻的幼体丰年虾。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 ver3.1——无危(LC)。 

  没有针对该物种的特定物种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获得《自然服务》全球遗产现状等级G5的评分,并被评为《美国渔业学会当前稳定状况》(Taylor等,2007; NatureServe 2009)。 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该物种的丰度,以及是否受到任何主要威胁过程的影响。

物种危害

  小龙虾在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形成数量巨大的野外种群。中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主要用作食物和宠物。小龙虾常常混养在农作物(如水稻)田中。不需要人工孵化,一旦池塘投放了原种,可实现自我维持,收获后,不需要再投放原种。逃逸个体在堤坝上挖洞生存下来。它们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且食性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筑穴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地破坏;由于螯虾食性很杂,对鱼苗发育和1龄鱼种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危害人工繁育的幼蚌。

  由于小龙虾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食性广泛,种群增殖速度快,常剪断农作物,特别是稻作物,并可能与当地淡水螯虾物种发生竞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