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白居易不为人知

2022-06-26 15:49:55 百科资料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本名 白居易
  • 别名 诗王、诗魔
  • 字 乐天
  • 号 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 所处时代 唐代

原文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 "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并皆总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译文

  少傅白居易,文章居当时之首,却没有晋升到重要的职位。在此以前,刘禹锡在大和年间担任太子宾客职务时,与李德裕太尉同时分管东都。一日,刘禹锡拜见李德裕说:"近来有没有曾得到白居易的文集?"李德裕说:"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了,但没有读过,今天因为您的提及而看看。"等到他去取看时,发现白居易的文章已经装满了书箱,埋没于灰尘之中。他打开后又接着合起来,对刘禹锡说:"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精妙绝伦,为什么要再看呢。只怕扰乱了我的心,这就是我不愿意看他文章的原因。"白居易竟然被抑制到这种地步。

  做官的人,全都嫉妒他,都说:"有学者的才能,不表示有做大官的才能。"了解白居易的人能从他的应对文章中发现他治理国家大事的才能,可是却被当时的官场所排斥,就像贾谊在汉文帝刘恒的年代,不被卿相所了解一样,对此,人们都感到惋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