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白土茯苓

2022-06-27 23:30:09 百科资料

白茯苓,中药名。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为中药饮片。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I),棕榈酸(palmaiticacid)和硬脂酸(stearic acid)。

  • 药品名称 白土茯苓
  • 别名 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
  • 外文名称 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
  • 是否处方药 非处方药
  •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形态特征

  肖菝葜 攀援灌木。无毛,小枝有钝棱。叶互生;叶柄长l-3cm,在下部1/3-1/4处有卷须和狭鞘;叶纸质,卵状被针形或心形,长6-20cm,宽2.5-12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有短尖头,基部多少心 形;主脉5-7条,小脉网状。伞形花序生于叶腋,或生于褐色的苞片内;总花便扁,长1-3cm;花序托球形;花梗纤细,长2-7mm,雄花花被筒长圆形或倒卵形,长3.5-4.5mm,顶端有3枚钝齿,雄蕊3枚,长约为花被的2/3,花药长为花丝的1/2强;雌花花被简卵形,长2.5-3mm,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卵形,柱头3裂。浆果卵圆形。

白茯苓的图片

主治

  小便淋涩;白浊;带下;痈肿疮毒,扭伤,消肿

白土茯苓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坡密林中或路边杂木林下。

采收和储藏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芦茎,洗净,切片,晒干。

分布范围

  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白土茯苓

功效分类

  清热利湿药;解毒消肿药

生药材鉴定

  1.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0-30cm,直径5-8cm,表面黄褐色,粗糙,有坚硬的须根残基,断面周围白色,中心黄色,粉性饮片厚l-3cm;切面稍粗糙,亦有小亮点,质软,味淡。

白土茯苓生药材图

  2.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多脱落,下皮细胞3-5列,黄棕色,排列紧密,壁较厚,可见壁孔。皮层散有粘液细胞,内含针晶束。维管束散在,多为周木型,木质有数个直径近似的导管。

  3.理化鉴别:参见"土茯苓"条。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