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白圭之玷

2022-06-29 10:55:50 百科资料

白圭之玷,汉语词语,拼音是bái guī zhī diàn,意思是白玉的斑点,喻完美中的缺憾。出自《诗经·大雅·抑》。

  • 中文名称 白圭之玷
  • 拼音 bái guī zhī diàn
  • 注音 ㄅㄞˊ ㄍㄨㄟ ㄓㄧ ㄉㄧㄢˋ
  • 出处 《诗经·大雅·抑》

成语解释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一个斑点。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美好的人或事物存在的小缺点

  示例

  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唐·刘知几《史通·书事》(《通释》八):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至于方术篇……言唯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借哉!又作[美玉之玷]。

词语辨析

  近义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反义词:十全十美

成语典故

  卫武公(约公元前853年--前758年),卫康叔九世孙。卫 侯之子,姓姬,名和,卫都朝歌人。公元前812年,卫 候 死,卫武公继位。他在执政期间,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

  后来,太戎杀周幽王,卫武公率兵佐周抵戎,在战斗中立了大功,被周平王封为公。

  卫武公在位55年,能自责,百采众谏,常与下臣共勉。他95岁时,曾作《抑》诗以自儆。诗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正如《国语。楚语》所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作《懿戒》,更和《宾之初筵》,以嗜酒之风。

  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被谥为"武"。卫人感其德,赋《淇澳》歌颂其高风大德,诗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 兮! 兮 兮!"、"充耳 莹,会弁如星。 终不可谖兮!"明弘治间(公元1488年),淇人在山区耿家湾修武公祠,以志不忘。祠北坡建有"斐亭"一座,亭下绿竹莲藕,游者四至,年年有祭,祠前小石河(古美沟)更名思德河,(意永思武公之美德),河下一村原槐荫称思德村,祠四周崖

  壁题诗多首,其一曰:"

  荣主爵骨骄逸,常把箴儆分付诗。

  九十五年犹不老,忆千万载系深思。

  高风直共在,盛德还同天地期。

  漠漠荒祠成古迹,至今淇水尚依依。

  明未崇祯年间,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记之:"圣从川湄千秋睿,德就山磨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