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型人格障碍
癔病型人格障碍,这种性格的特点是:表现戏剧化、善变、做作,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关心;具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喜欢生活有变化,有兴奋的事情发生。
- 中文名 癔病型人格障碍
- 被害妄想 坚信自己或家人受到打击、陷害
- 特点是 表现戏剧化、善变、做作
- 物理影响妄想 坚信自己的精神活动被人用雷达
有这种性格的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很大,需要别人的支持。喜欢挑逗别人,诱惑异性,或玩弄、威胁别人。在表面上看来,这种人很容易与人接触,马上熟悉,可是,不容易进入深交。这种人善变多端,易于被暗示,做事随便,不善于做仔细的计划。假如是女性,喜欢过分表现 其女性特征,喜欢追求时髦;假如是男性,穿着比较浮华,或过分表现男性气概。
这些人虽然表面上看,其穿着、动作、言语常富于挑逗、诱惑性,但事实上,其目的并非男女间之挑逗或诱惑,而是在寻找别人的夸奖、许可与保护,与性无关。
一、精神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1、被害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或家人受到打击、陷害、监视、围攻,或在食物中放了毒,或者财物被窃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中毒性精神病。
2、物理影响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的精神活动被人用雷达、无线电、超声波或某种仪器所操纵,使他有各种不舒适的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夸大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有惊人的能力、大量的财富、很高的职位、许多发明创造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药物中毒性精神病、麻痹性痴呆等。
4、罪恶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以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5、关系妄想
患者把与他无关的一些现象认为与自己有关,并坚信不移,如刮风下雨都与他有关。
6、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已被异性爱上了,并有相应的行为,如写信、打电话、约会等以表示爱情,虽遭拒绝仍不灰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7、嫉妒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爱人对他不忠实,总怀疑爱人与他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8、疑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虽经多方证实并无此病,但他仍坚信不疑。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病。
9、虚无妄想
患者认为世界上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假的,连自身也不存在,只是一具空虚的躯壳。多见于更年期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10、变兽妄想
患者确信自己变为某种动物,如狗、猪等。
【危害】精神障碍 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1、人际交往困难
重度精神障碍患者不论在家庭或社区,也不论是工作或娱乐,常可发现他们程度不同地丧失了与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
2、适应技能缺乏
某些病程比较长的重度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孤独、退缩或与外界环境隔绝,因而丧失了基本生活技能。
3、语言交流障碍
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语言交流及一般x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理解困难,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讲的意思,言语表达困难,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传达自己的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
4、社会支持不足
精神障碍患者长期患病及长期住院往往导致其社会技能丧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社会环境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不能完成。
5、适应不良行为
长期患有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出现许多适应不良性行为。这些行为问题包括: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严重的躯体威胁,如自伤或冲动攻击行为;自我孤立,不与外界交往,有时可有拔毛、抓咬等行为。
产生原因
这种人格,往往是情感畸形家庭的产物,既这种患者的父母的人格类型,是"冷漠--多情"型匹配,父亲比较孤僻、冷漠,而母亲往往情感丰富、精力充沛。父母情感的不对称,导致母亲情感缺少宣泄渠道,而将强烈的情感,以"歇斯底里的方式",向孩子转移。但是,由于乱伦恐惧,使这种转移呈现以下特征:唤起强烈的情感强烈快速,但是,不能持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是幻想性激情的牺牲品。他们被各种富有激情的幻想驱使着,整天忙来忙去的。因为他们缺少稳定生活的情感体验。
治疗
对于这种人格障碍的治疗,心理医生必须有耐心和恒心,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帮助患者从激情的幻觉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