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瘤胃

2022-07-09 06:42:46 百科资料

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瘤胃是迄今已知的降解纤维物质能力最强的天然发酵罐,内部食糜分三层(气层,致密层与液体层),反刍时,食糜逆呕至口腔重新咀嚼。瘤胃位于腹腔左侧,几乎占据整个左侧腹腔,食糜经贲门进入,消化后进入瘤网胃口进入网胃。

  • 中文名 瘤胃
  • 拉丁学名 (Rumen)
  • 所属学科 生物学
  • 别    称 第一胃

组织形态

  瘤胃为一囊状消化器官,成年牛体积约56.9L,向左、右稍压扁,前后伸长。大部分位腹腔左半部,少部分位于腹腔右半部。 瘤胃前后较长,左右稍扁,前后端各有一条明显的横沟,分别叫前沟和后沟,这两条沟左右伸延,形成左右纵沟,将瘤胃分为背囊和腹囊。背囊的上部为瘤胃前庭,食管开口于此。在瘤胃背囊前下方有瘤网胃口,与网胃相通。

瘤胃

  一般通过对瘤胃上皮乳头高度、 宽度、 颜色、 密度、 瘤胃壁及其肌肉层厚度等相关性状来描述瘤胃的组织形态学。

功能作用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独特的消化器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反刍动物刚出生时,瘤胃体积很小,随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其瘤胃也快速发育,犊牛刚出生时瘤胃和网胃的体积和只占四个胃的1/3,18月龄时达85%,基本达成年水平。

  反刍动物可以有效地消化纤维物质含量高的粗饲料,反刍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饲料颗粒的磨碎非常必要,由于饲料颗粒大于1mm则不能通过网胃-瓣胃出口(reticula-omasal orifce)。

  反刍动物在采食和反刍的过程中,可以分泌大量的弱碱性唾液,流入瘤胃,作为很好的缓冲剂,中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

  瘤胃上皮可以有效的吸收Na,K,Cl等离子,而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量可达75%,吸收速度顺序为丁酸>丙酸>乙酸,在调控瘤胃内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瘤胃内容物的形态,可分为固相和液相两部分。反刍动物不断的采食饲料和饮水,瘤胃中发酵后又不断的流入后部消化道,稀释率和外流速度是重要的指标,它们受饲料的种类,加工和瘤胃液渗透压影响,又影响着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pH值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

瘤胃内容物

种类

  瘤胃内容物包含经口腔进入的食糜,瘤胃分泌物与脱落的组织。

  瘤胃微生物

  瘤胃微生物包括细菌、产甲烷菌、真菌与原虫,还有少数噬菌体。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的发酵是导致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特点不同的根本原因。这是瘤胃与微生物相互选择的结果。

  细菌包括:纤维降解菌、淀粉降解菌、半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脂肪降解菌、酸利用菌、乳酸产生菌、其它菌。每克瘤胃内容物含有10~10个细菌,

  原虫主要为纤毛虫与鞭毛虫。每克瘤胃内容物含有10~10个原虫。

特性

  温度

  瘤胃内容物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其温度为38~41℃,平均为39℃。受饲料种类和饮水温度的影响,它又影响着饲料的消化。

  pH值

  瘤胃内容物pH值是食糜中挥发性脂肪酸与唾液中缓冲盐相互作用、以及瘤胃上皮对挥发性脂肪酸吸收及随食糜流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pH值范围一般为6~7。主要受采食与反刍时间,日粮精粗比与日粮颗粒大小的影响,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纤维物质的降解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

  氧化还原电位

  瘤胃内容物含氧量一般很少,常用氧化还原电位衡量,一般在-250~-450mV之间,平均-350mV。

  酸碱缓冲能力

  反刍动物分泌的大量唾液中含有碳酸盐和磷酸盐,起缓冲液的作用,饲料pH在6.8~7.8范围内,可以对其很好的缓冲,因此在设计日粮时应考虑。

  渗透压

  渗透压以渗透摩尔来表示(Osmoles)。一个渗透摩尔(1000个毫渗透摩尔,mOsm)含有6×10个溶解离子/L溶液。冰点每下降1.86℃相当于1000mOsm/L。正常情况下瘤胃内容物渗透压为260~340mOsm/L,平均280mOsm/L。

  渗透压受采食时间、饮水、精粗比和添加剂的影响,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瘤胃微生物、饲料消化率、水分吸收外流速度和唾液分泌有影响。

  气体

  来源于空气及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CO2和CH4等。组成:CO2占65.5%,CH4占28.8%,O2占0.1~0.5%,少量的N2,H2。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