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痔块脱垂

2022-07-14 05:43:52 百科资料

痔块脱出或称痔块脱垂,是肛肠疾病痔疮、内痔和混合痔的主要症状之一,指在大便过程中肛门处有小肉球突出来。

基本概述

  痔块脱出常是肛肠疾病痔疮、内痔和混合痔的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痔块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

痔块脱垂

  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块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

  劳动。因此当发现痔块脱出之时一定要及时进行肛肠疾病检查。

病因

  1. 经常性便秘:排便过程当中用力进行屏气,使得肛垫充血肥大,导致内痔疮发病。

  2. 肛管静自压增高:括约肌跟血管间隙压力扩大,使得痔静脉扩张,痔静脉肥大,形成肿胀,引起内痔。

  3. 肛垫组织向下移动:排便过程中,肛垫组织类似于一个塞子的作用,受到粪便的挤压,肛管皮层受到括约肌的影响进行收缩,慢性的伸长跟肥厚,肛垫功能逐渐的下降,慢慢向下移动,进行脱垂。从而形成了内痔。

  4. 其它因素:先天性的肛肠疾病,如发生营养不良,发育不全等,形成先天性的无肛症,诱发成内痔疮。

痔块脱垂的诊断

第一步

  首先,痔块脱垂的诊断先做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内痔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

第二步

  其次,痔块脱垂的诊断是做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内痔诊断中的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第三步

  最后,做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痔块脱垂一定要多加注意。

痔块脱垂症状

大便异常

  腹泻和大便秘结均是痔疮的重要致病原因。大便秘结是最大的祸根,盲肠内长期滞留有毒物质不仅可引发盲肠癌,且粪便堆积,影响血液循环。用力解出干燥粪块,必然会使肛门承受较大压力,发生瘀血、胀肿、裂口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便血

  大便时看到流血、滴血或者粪便中带有血液或脓血,痔块脱垂多数是由痔疮引起的;肛裂的出血呈鲜红色,伴有肛门剧痛;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或大便色黑暗,那是消化道出血所致。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伴有肛门潮湿或有粘液。

痔块脱垂诊疗

  痔块脱垂诊疗采用了国际上最顶尖的检查技术--韩国电子肛肠镜,利用了最先进了医疗视频摄像技术和成像技术,深入到肛门内部,对病症之处的信息进行采集,并能够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查,锁定病症之处,让医生和患者都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病症所在,医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病症画面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帮助医生更加深入地观察病症,为了能够确保病症的准确性,对病症信息进行存储、打印,为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确诊率达到了99%以上,彻底摒弃了传统方式中的误诊、误治的现象。

详细信息

  痔块脱垂主要由扩张静脉、海绵状组织和结缔组织间质构成。静脉扩张弯曲,其壁变薄,外膜和中层萎缩,壁内弹力纤维组织变成纤维组织。静脉内可有血栓形成,静脉外有血块。痔块脱垂多数是由内痔脱出或直肠粘膜脱出;如果肛门有肿块,疼痛激烈,肿块表面色暗,呈圆形,可能是患了血栓性外痔;肛门肿块伴局部发热疼痛,是肛周脓肿的症状;触诊肛门有条索装物,并有少量脓液自溃口出,是肛瘘的表现。

痔块脱垂

  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才会发生,排便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发生血栓。在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结成块,从而引起疼痛。

相关知识

  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多见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 不少患者在就诊时痔疮已经发展到了晚期,错过了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还有临床上经常碰到直肠癌者,以为自己患的是痔疮,而延误治疗。这往往是因为患者在出现早期症状时没有及时就诊或者羞于治疗,休息后症状有所减轻就抛之脑后,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并发症

  一、贫血:

  Ⅰ、Ⅱ期内痔主要以便血为主,可呈点滴状出血,甚至喷射状出血;若出血量较多,出血时间过长,未能及时予以控制,必将造成失血性贫血。这类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动则汗出,神疲乏力,头晕眼花,检测血色素可降至3~5克,严重贫血者血色素仅为1.8克。

  二、嵌顿:

  常见于Ⅱ、Ⅲ期内痔。若痔核脱出未及时回纳,可致水肿、发炎、括约肌痉挛,造成血液回流受阻,痔核内血栓形成,进而痔核表面可有糜烂坏死,此时则为痔嵌顿。

  三、便秘:

  内痔患者因经常便血,往往对大便产生"恐惧感",久之形成便秘。若日久不解便,更加剧大便硬结难下,擦伤痔核加重出血,造成恶性循环。

  四、瘙痒:

  主要见于Ⅱ、Ⅲ期内痔。痔核经常脱出,使肛门直肠粘液随之而下,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