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畲族饮食

2022-07-07 03:21:13 百科资料

日常主食以米为主,除米饭外,还有以稻米制作成的各种糕点,畲家常食的米饭有籼、粳、糯三种。番薯也是畲族农家主食之一。粉丝是畲家招待客人制作点心和菜肴的重要原料。畲族大都喜食热菜,一般家家都备有火锅,以便边煮边吃。除常见蔬菜外,豆腐也经常食用,农家招待客人最常见的佳肴是"豆腐酿"。肉食最多的是猪肉,一般多用来炒菜。竹笋差不多是畲家四季不断的蔬菜。有饮茶是畲家日常必不可少的,大部分以自产的烘青茶为主。畲族的酒多以白酒和自家酿制的糯米酒为主。景宁山区还有一种绿曲酒。白酒有明烧和暗烧两种。典型食品有:卤姜;咸菜,畲族风味菜,常用辣椒、姜、萝卜等腌制而成,称为糟辣椒、糟姜等;端午粽子,民间称牯角;乌饭,三月三的节令食品,是乌饭树(畲语称乌枝)的嫩叶捣细,用汁浸糯米,煮熟后即成乌黑发亮的乌饭。据说吃了乌饭即不怕蚂蚁咬。

  • 中文名称 畲族饮食
  • 性质 饮食习惯
  • 常食食物 米饭、竹笋、甘薯
  • 人群 畲族

各类食品

  平时畲族饮食和当地汉族相同,主食大米和甘薯米,杂粮有麦、高粱、小米、玉米、鸭爪稗以及南瓜、马铃薯、芋头等。副食有竹笋、蔬菜、野菇、野菜、鱼、肉、蛋等。节日食品较有特色,主要有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等。

  除常见蔬菜外,豆腐也经常食用,农家招待客人最常见的佳肴是"豆腐娘",即先把黄豆洗净用水浸涨,再用石磨(有的地方已改用电磨)磨成浆,再用温火烧熟,配以辅料,其味道非常鲜美。还有用辣椒、萝卜、芋头、鲜笋和姜做成的卤咸菜,其中以卤姜最具特色。用以做菜的竹笋有雷竹、金竹、乌桂竹、石竹、牡丹竹、蛙竹等十余种之多。

  肉食最多的是猪肉,一般多用来炒菜。饮茶是畲家日常必不可少的,大部分以自产的烘青茶为主。畲族的酒多以白酒和自家酿制的糯米酒为主,大户畲族还有一种珍贵的景宁畲族绿曲酒,但通常用以敬待重要贵宾或重要节庆时才饮用,平常人家不多见。典型食品有:卤姜;咸菜,畲族风味菜,常用辣椒、姜、萝卜等腌制而成,称为糟辣椒、糟姜等。

乌米饭

  乌米饭为农历三月三食用。乌米饭的制法,是用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乌稔树(杜鹃科,乌饭树)的叶子,放到石臼舂碎后,贮到布袋里,连袋放到铁镬里,加适量的水熬汤,让它释出紫黑色的汤汁来,而后去掉袋里叶渣,将精选的糯米泡进汤进汁里,几小时后,捞起放到木甑里蒸熟即成。乌米饭色泽乌黑发蓝,香软可口。由于乌稔能起开脾、防腐作用。故将乌米饭放在通风阴凉处,数日不腐。食用乌米饭有准备春耕,迎接丰收的象征意义。

菅叶粽

  菅叶粽俗称"菅粽",通常在端阳节和龙节时食用。将精选优质糯米倒入黄碱水里浸泡若干小时,拿两片菅叶对折成一条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放叶槽中,成为一条20厘米长玉米棒子状的菅叶粽,放到锅里煮十余小时遂成。每逢端午节,菅粽供敬祭祖宗外,还用以馈赠亲友。

糍粑

  畲族过年、做"七月半"和冬节都要制糍,取意时(糍)来运转,生活年年(粘粘)甜。糍粑的做法是:将浸泡一天后的糯米滤干水,放到木甑里蒸熟。倒入石臼捣烂,捏成小团或饼状食用。畲粑,即畲族糍粑,是畲族男女老少皆宜的一种特色小吃。买畲族糍粑的小贩骑着装着糍粑的小车穿越在大街小巷,用当地方言编出一段段押韵的吆喝声。看着小贩将热乎乎的白色糍粑,裹上由白糖、红糖粉、花生碎混合均匀的蘸料,食欲立刻被激起。将其咬在口里,又软又粘,米香夹着甜味,亲切的口感让你吃完一口还想接着下一口。

竹笋

  竹笋差不多是畲家四季不断的蔬菜。竹笋除鲜吃外,还可制作干笋长期保存。制作干笋时先将鲜笋煮熟,撕成两半,晒干或熏干即可。在景宁一带的畲家制作干笋时,先将鲜笋切成片,加盐猛火炒熟,再用文火焙干,装入竹筒内,用竹壳封口倒置,民间称这种干笋为"扑笋"。

畲族绿曲酒

  畲乡谚语"无酒难讲话",说的是畲民热情好客,善饮酒,常以自家酿制的美酒待客。客人一到畲家,主人一般不先泡茶,而是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捧上一大碗米酒请客人品尝,这是畲家最高的待客礼节。畲家一年四季,家家均酿有米酒,建房时有"上梁酒";生日时要吃"生日酒";定亲时要喝"定亲酒";嫁女时要吃"嫁女酒";娶亲时要吃"讨亲酒",真可谓无酒不办事。畲族米酒,通常普通家庭家家户户都会酿造。

  而以神秘存在于畲族名望家族中的景宁畲族绿曲酒配制技艺,从唐永泰二年至今,已传承1200多年,则堪称珍贵,其酿造工艺非常讲究,但下料配方一直由畲族雷氏后人世代单传,秘不外宣。其制法选用66味上等天然草本、野果,加酿造酒、蒸馏酒、绿曲、赤糖等辅料,经八步(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共三十六道工序精心配制。绿曲酒体在色泽上呈现出自然纯净的金黄兼翠绿,酒液莹澈透明,如深山碧玉;清新淡雅的山草香轻柔飘逸,入口顺滑,风格独特,整体以越上乘品质。1984年经国务院公布成立全国唯一的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后人为纪念先祖,整合专家学者、族人酿酒师等经过长期地挖掘、整理、研发,将畲族绿曲酒进行了综合的质量评定和品牌提升,并取名"百岁门1984畲族绿曲酒",以传承养生文化和宏扬民族精神。

日常食俗

  畲族的日常主食以米为主,除米饭外,还有以稻米制作成的各种糕点,常统称为"馃"。畲家常食的米饭有籼、粳、糯三种。从黏性上分,糯米最黏,粳米次之,籼米基本无什么黏性,但籼米出饭最多,畲家食用的米饭以籼米最为普遍。籼米也常被用来制作粉干,即将籼米磨成粉,加馊饭揉成团蒸熟,再用粉干机压挤成丝状,再蒸透即可食用。也可晒干长期保存,粉干味素可口,适于怕油腻者食用。籼米加部分鱼米磨成粉可蒸成各种糕。将米粉调成糊状,蒸成水糕。如加入红糖蒸熟称勺糖糕或红糕;加入碱水蒸熟称黄糕;只加盐称白糕,统称水糕,蒸好后可以存放,糖糕表面加上芝麻、花生等,晾硬存放,吃时再蒸软。黄糕可用灰碱水浸泡保存,食用时杂以其他菜肴加汤煮食。

  粳米主要用来制作年糕,制作时先把粳米粉揉成团蒸熟,放入年糕挤压机加压即成;也可选用一种当地产的特殊灌木烧成灰,用水出碱水,把鱼米放入水中浸涨,去水后倒入甑中蒸透,再放入臼中舂成团,搓成500-1000克长扁形馃;也可用酒炒软仅为旅行和劳动中的食品,冷时不硬,可以随时食用。糯米多用来酿酒,打糍粑。用糯米做糍粑是先把糯米蒸熟,然后置入臼内舂成团,搓成月饼大小的饼子。蘸红糖和芝麻粉趁热吃,香甜细软。民间有"冷粽热麻糍"之说,意为糍粑只有热吃才有味道。除米饭外,番薯仍是畲族农家主食之一。番薯除直接煮熟外,大都是先切成丝,洗去淀粉,晒干踏实于仓或桶内,供全年食用;也有先把番薯熟煮,切成条晒成八成干长期存放。煮熟晒干的番薯大都作为干粮,直接食用。民间有的人把生番薯切成片,放入滚水中煮成八成熟,捞出风干或晒干,再用沙炒或油炸,过年过节常吃,并用来招待客人。番薯丝洗出的淀粉经过几次过滤后,晒干,少部分用作干淀粉做菜,大部分用来做粉丝,做法是把干淀粉用水拌成糊,用蒸笼蒸熟,冷却变硬后刨成丝,晒干即成。粉丝是畲家招待客人制作点心和菜肴的重要原料。

礼祭食俗

  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如:三月三吃乌饭,清明节吃清明馃,端午节包粽子等,但不论过什么节日都要做糍粑。成年人过生日除杀鸡、宰鸭外,也要做糍粑。畲家有句俗语:"大人生日一臼馃,小孩生日一双蛋。"

  畲族婚礼别具情趣,届期新郎由岳家亲迎,岳家款以饭。就餐时,餐桌上不陈一物,必俟新郎一一指名歌之,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司厨也要以歌相和,其物应声而出,席毕新郎还需把餐桌上的东西一件件唱回去。

  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有一种说法:"喝一碗茶是无情茶。"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至喝满意为止。若是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干菜等零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