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酸

番红花酸。药材名称,药材基原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化柱的上部及柱头。
- 中文名称 番红花酸
- 外文名称 Crocetin
- 别名 藏红花酸
- 分子式 C20H24O4
药用作用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南欧各国及伊朗等地。我国有少量栽培。药材产于西班牙、希腊及苏联等地。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1.气候土壤:喜温暖凉爽的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为佳。2.整地:选择向南高燥的缓倾斜地,施以草木灰、鸡粪、蚕粪、油粕等作基肥。翻士作畦,畦宽1-1.3m。3.种植:用球茎繁殖。栽种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穴栽或条裁,穴栽按行距15cm、宽距12cm开穴,每穴栽l个,覆土8-10cm。条栽行距15-20cm,栽植干条沟中,株距约10cm。种后覆土。4.田网管理:在生长期间宜松土除草2-3次。当发芽后两周左右,至开花期用人粪尿、硫酸铵、大豆饼、菜子饼等追肥2-3次。及时摘除周围发生的小芽,使主茎发育健全。随时注意土壤湿度,及时浇水排水。5.病虫害防治:主要为防治腐败病,其方法:5.1.种植前:将球茎浸渍在4-5%的石灰乳中10分钟。5.2.整地时,用石灰水进行土壤消毒。5.3.注意排水及避免用新鲜的肥料。
采收储藏
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花。若再加工,使油润光亮,则为湿红花。以干红花品质较佳。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药材鉴定
性状鉴定:1.湿红花柱头红棕色,有油润光泽,细长线形,长约3cm,基部较窄,向顶端逐渐变宽,内方有一短裂缝,顶端边缘为不整齐的齿状。柱头常单独存在,有时三个柱头与一短花柱相联。花校橙黄色。浸于水中时,桂头即扩大膨胀,呈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色。气香甜,味苦。以滋润而有光泽、色红、黄丝少看为佳。2.干红花为弯曲的纲丝状,暗红棕色,带有黄棕色部分。质轻松,无光泽及油润感。其余与湿红花同。显微鉴定:柱头碎片由长方形薄壁细胞组成,内含色素物质;柱头上缘细胞常分化成绒 毛状,长至150μm;环纹导管多见。花柱有时存在,细胞中含小形草酸钙方晶或簇晶,表皮细胞常有短刺状突起。花粉粒圆球形,直径70-120(-200)μm,外壁近于光滑,内含颗粒状物。粉末:橙红色。1.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壁薄,微弯曲,有的细胞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短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维细纹理;断面观类方形、类圆形或类长方形,有的可见乳头状突起。2.草酸钙结晶呈细颗粒状、圆簇状、梭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块片,直径2-14μm,长约至21μm。3.绒毛状细胞(柱头顶端)大多断离,直径26-56μm,长85-145μm壁厚至5μm,表面有稀疏角质纹理。4.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约12μm,环状增厚壁时有散在,呈5-6角形。5.花粉粒偶有存在,圆球形,直径71-166(-200)μm,外壁两层近等厚,表面有稀疏的细小刺状雕纹;光切面观外壁边缘稍粗糙,有时在外壁以内可见较厚的光亮环带。本品以色鲜红、油润、有光泽、具特殊香气者为佳。以番红花甙-1为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于波长432nm处测定番红花总甙含量,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番红花甙-1的含量,结果表明栽培番红药材中番红花总甙含量大多在23%以上,番红花甙-1含量大多在14%以上。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并:除去黄色毛须。
【化学成分】中药化学成分:花含藏红花素(Crocin)约2%,系藏红花酸(Crocetin)与二分子龙胆二糖结合而成的酯,又含藏红花酸二甲酯(Crocetindimethylester)、藏红花苦素约2%(Picrocrocin)、挥发油0.4-1.3%(主要为藏红花醛Safranal)。藏红花醛系藏红花苦素水解生成的。藏红花索和藏红花苦索可能结合为原藏红花索(Protocrocin)而存于生药中。又含丰富的维生素B2。球茎含葡萄糖、氨基酸、皂甙。柱头含多种胡萝卜素 类化合物,含量约2%,其中分离得番红花甙-1(crocin-1,α-crocin,β-digentiobiosideesterlrα-crocetin)、番红花甙-2(croc-2,β-momogentiobioside-β-D-monoglucosideesterofα-crocetin)、番红花甙-3(crocin-3,β-monogentiobiosideesterofα-crocetin)、番红花甙-4(crlcin-4,β-D-momoglucosideesterlfmomomethylα-crocetin),反式和顺式番红花二甲酯(transcis-crocetindimethylester)、α,-β-胡萝卜素(α-,β-carotene)、α-番红花酸(α-crocetin)、玉米黄质(zeaxanthen)、番茄红素,番红花苦甙(picrocrocin)。另含挥发油0.4%-1.3%,油中主要含番红花醛(safranal),为番红花苦甙的分解产物,其次含桉油精、蒎烯等;此外含异鼠李素、山柰素及维生素及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一小片于白瓷片板或玻片上。加硫酸1滴,则于四边出现深蓝色,渐变为紫色,后变棕红色。(番红甙反应)2.取本品投入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3.取本品的甲醇回流提取液,适当稀释后按分光度法测定,在458±1nm与432±1m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度458nm处与吸收度432nm处的比值为0.85-0.90。
【药理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1.对平滑肌等的作用:本品煎剂对小鼠、豚鼠、兔、犬及猫离体及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各种提取液作用强度依次为:煎剂>乙醇提取液>挥发性成分>乙醚提取液。煎剂可使麻醉犬、猫血压下降。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对呼吸有兴奋作用;水浸剂在离体蟾蜍、大鼠心脏、急性猫在位心脏标本上,均能导致心脏迅速完全停跳于舒张期,推测与西红花中含有多量钾盐有关。西红花能延长小鼠的动情周期。2.血凝作用:西红花的热水抽出物对血液凝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延长凝血酶无生成时间和延长活化凝血酶元时间,抑制ADP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加速尿激酶和纤维蛋白溶酶的纤维活性。西红花中血小板聚集抑制物质为腺甙。番红花球茎总皂甙对血小板聚集有诱导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小鼠腹腔注射总皂甙0.5小时后显示非常显著的止血作用,且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强。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小剂量的藏红花煎剂,对蟾蜍心脏有抑制其收缩作用;对犬心脏有加强收缩和舒张的作用。4.其它作用:a-番红花酸钠盐及番红花甙均有利胆作用,能增加兔胆汁分泌量;a-番红花酸能降低兔胆固醇和增加兔脂肪代谢能力。

毒理学: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测得溜胃时之半数致死量为20.7g/kg。本品煎剂灌胃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0.17g/kg。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心,肝经。
【功效】活血化瘀,散郁开结。
【主治】心忧郁结,胸隔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煎汤,l-2钱;或浸酒。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
【药物配伍】方一:八味红花止血散:藏红花、熊胆,豌豆花(红),紫檀香,朱砂、波棱瓜子,短穗兔耳草、石斛。方二:十三味红花诀要散:陈天灵盖,龙骨,獐牙莱,红花,金腰子,鞑箭菊,草乌绒,白草乌,熊胆,钙质结核,波棱瓜子,马尿泡,石花。
【鉴别应用】由于藏红花的价格昂贵,来源缺乏,目前各藏医院常常以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作本品入药。
【精典选方】①治各种痞结:藏红花每服一朵,冲汤下。忌食油荤、盐,宜食淡粥 。(纲目拾遗)

【各家论述】1.《本草正义》:西藏红花,降逆顺气,开结消瘀,仍与川红花相近,而力量雄峻过之。今人仅以为活血行滞之用,殊未足尽其功用。按濒湖〈纲目〉,已有番红花,称其主心气忧郁,结闷不散消剧舌血治谅悸,则散结行血,功力亦同。2.《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3.〈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4.《纲目》:活血,又治惊悸。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品汇精要》:撒酸兰,三月莳种于阴处。其根如蒜,硬而有须;抽一茎高六、七寸;上著五、六叶,亦如蒜叶,细长绿色;五月茎端开花五、穴朵,如红蓝花,初黄渐红;六月结子,大如黍,花能疗疾,彼士人最珍重,合并多用之。2.《纲目》: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八食馔用。按张华《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万域地气稍有异耳。3.《纲目拾遗》:藏红花,出西藏。形如菊,干之可治诸痞。试验之法,将一朵入滚水内,色如血,又入,色亦然,可冲四次者真。4.《增订伪药条辨》:西藏红花,花丝长,色黄兼微红,性潮润,气微香,入口沁人心肺,效力甚强,为红花中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