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畏光

2022-07-04 17:57:59 百科资料

畏光(photophobia)是指对光线异常敏感,大多数患者中畏光提示眼睛的敏感性增加并没有潜在的病理改变,比如畏光可因佩戴隐形眼镜时间过长或是使用屈光度不适合的眼镜引起。也可因系统性疾病引起,比如眼部疾病或创伤,或是使用特定的药物。

  • 中文名称 畏光
  • 发病部位 头部
  • 常见症状 患者在光线强烈时不自主的发生躲避、闭目、流泪的反应
  • 检查项目 角膜刮片、裂隙灯检查
  • 英文名称 photophobia

症状起因

  (一)瞳孔由于各种原因散大

  遇光线后不能自由调节,使过多光线射入眼内发生畏光。可见于

  1、结膜及虹膜睫状体急性炎症

  炎症使瞳孔发生粘连而不能自由调节,经常与眼痛相伴发生,这是三叉神经受刺激的反射作用所致。

  2、青光眼

  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使瞳孔括约肌麻痹,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3、散瞳后

  药物作用使瞳孔散大,不能自由调节。

  (二)遗传疾病见于白化病等

  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包括眼皮肤白化病和眼白化病。

  1、眼皮肤白化病眼部表现为畏光、视力差、眼震、虹膜薄、色灰蓝、瞳孔透红光,眼底呈不同程度晚霞样改变。全身表现为毛发从白到淡黄色不等,皮肤白、淡红、奶油色,对日光过敏。主要是因为缺乏酪氨酸酶,导致黑色素生成障碍。

  2、眼白化病的眼部表现同上,女性携带者可有虹膜或眼底的部分色素性改变。全身表现为毛发、皮肤色素正常。

  (三)正常人在光适应时,也会出现畏光

  从黑暗到光亮处,在光亮处视觉感觉性逐渐降低的过程,叫做光适应。人眼在黑暗环境中瞳孔处于散大状态,突然到达光亮处后,短时间内瞳孔不能迅速回缩,强光刺激视网膜,可出现畏光现象。但光适应的进程很快,大约1min就能基本上完成。

常见疾病

  烧伤、结膜炎、角膜受损、角膜异物、角膜溃疡、干眼综合征、急性虹膜炎、角膜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麦角胺性头痛、巩膜炎、巩膜角膜炎、沙眼、葡萄膜炎、药物影响等。

诊断

  如果患者有畏光,询问何时开始和严重程度。是否有眼外伤或是化学药物溅到眼睛上或是暴露于日光灯下,是否因外伤引起。询问有无眼痛和描述疼痛的位置、持续时间和强度。有无眼内异物感,有无其他表现如眼泪增多和视力改变。然后监测生命体征和进行神经系统评估。除了化学物质烧伤,都要对眼球运动进行检测。然后进行眼睛的检查,观察眼外结构有无异常,检查结膜和巩膜,注意有无其他颜色,描述分泌物的量和性质。检查瞳孔对光反应,通过6个方向进行检查眼外肌功能,测试双眼视野。在检查中,注意畏光可能伴有威胁生命的脑膜炎,但它不是脑膜刺激征的主要体征。

检查

  角膜刮片、裂隙灯检查。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光适应引起的畏光现象,告诉患者不必紧张,很快就能恢复。

  3、遗传性疾病无特殊治疗。

  4、外出时配戴墨镜。

临床表现

  1、炎症性畏光

  因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引起角膜、虹膜与睫状体的炎症,均有明显的畏光症状。角膜炎时除畏光外还有疼痛、流泪、睫状充血、角膜混浊或溃疡形成等。虹膜睫状体炎时除畏光外,还有疼痛、流泪、房水混浊、角膜后沉着物、虹膜后粘连和晶状体前囊色素沉着等。

  2、眼外伤

  主要是角膜、虹膜睫状体的外伤。角膜上皮擦伤、破裂伤、异物伤、热灼伤、电光性眼炎和刺激性毒气伤,除有明显畏光外,尚有角膜损害表现;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外伤性无虹膜、外伤性瞳孔散大等除明显畏光外,还有虹膜睫状体损害表现。

  3、瞳孔散大

  包括药物性、外伤性和青光眼性瞳孔散大。除具有畏光外,还有视力减退,调节减弱或麻痹,青光眼者还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流泪、视力障碍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注意事项

  让患者进入黑暗的室内,告诉其紧闭双眼以便感觉舒适。如果畏光在家持续发生,可以建议其佩戴墨镜。

日常护理

  1、耐心向患者讲解畏光现象发生的原因。

  2、认真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适当给予安慰。

  3、调节室内光线,适当拉帘,使光线不宜过强。

  4、由于散瞳药物所致畏光可在药性过后症状消失,应向患者解释清楚,防止患者出现紧张情绪。

  5、青光眼患者出现畏光时,嘱其不能在暗室环境中停留过久,以免瞳孔过大,房水流通过畅引起眼压升高。

  6、异物患者应及时去除病因,且不可用手揉眼。

  7、遵医嘱对症治疗各种急性炎症,减少用眼时间,多闭口休息。

  8、外出活动时配带墨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