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电解质紊乱

2022-07-09 07:38:01 百科资料
血浆中阳离子是Na、K、Ca、Mg,其中以Na含量最高,约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他的阳离子含量虽少但却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以Cl和HCO3为主二者除保持体液的张力外,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细胞内中的阳离子有K、Mg和Na,含量以前两种为多,而Na只占少量。细胞内液阴离子磷酸盐和蛋白质为主,HCO3和硫酸根只占少量,而Cl只在少数组织细胞内微量存在。由于测定细胞内电解质含量很困难,所以临床都以细胞外液的血浆或血清的电解质含量作为诊疗的参考依据。体液中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血浆中Cl、HCO3总和与阳离子Na浓度之间保持有一定比例关系,即:Na=HCO3+Cl+12(10)mmol/L。各体液渗透压均处于同一水平,即摩尔渗量为294~296mOsm/L;理论渗透压为 756~760kPa。电解质与血浆晶体渗透压:根据血浆钾、钠、葡萄糖、尿素的浓度可计算出:血浆晶体渗透压=2(Na + K)+葡萄糖+尿素。
  • 挂什么科 内科
  • 哪些症状 疲劳、肌肉抽筋、虚弱、烦躁不安、恶心、眩晕、意识混乱、昏厥、易怒、呕吐、口干
  • 好发人群 成年人
  • 需做检查 血液检查、电解质检查、心电图
  • 引发疾病 意识障碍、昏迷、 心率过缓、继发性癫痫 、心悸、低血压 、肢体运动不协调

概述

  水和电解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对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实现的。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

  人体内包含氯化钠,钾和钙等矿物质,人们通过消费食物和饮料获得这些它们。血液和尿液等体液中都含有这些矿物质。身体需要一定数量的矿物质和盐(也称为电解质)。然而,有时会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导致电解质增加或减少,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电解质紊乱。

  临床上常见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电解质紊乱

原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外界环境的某些变化,某些变化,某些医原性因素如药物使用不当,也常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另一方面,饮食失调,酗酒,神经性厌食症,吸收不良,荷尔蒙失调等问题也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症状。此外,大运动量锻炼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2012年9月10日,有报道称上海某学院一男生在打篮球后猛灌1.25升可乐,躺下休息一小时后,全身不能动弹。同学送他到大学城中医院治疗。结果医生说,这位同学身体电解质流失太多,主要是碳酸饮料结合体内钾元素排出体外导致。

  有专家表示,运动后人体大量出汗,本来就容易虚脱,如果再猛喝碳酸饮料,可能造成电解质紊乱。 一般来说,运动过后出汗较多,人体具有排钠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钠含量约是140个单位,如果是低钠情况的话,则可能只有120个单位。低钠状态可能引起神经细胞脱髓改变,低钠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身体不能动弹,严重的话,还可能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

危害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使全身各器管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障碍,严重时常可导致死亡。因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问题,是医学科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了医学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预防治疗

  日常应该多喝水,以避免脱水。此外,保持均衡饮食对预防电解质失衡也非常有帮助。

  采取的治疗措施通常基于原因和严重程度来决定。吃含钾和钙的食物可以帮助治疗这种不平衡。严重情况下,还需要静脉注射液体使电解质恢复正常水平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