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于2000年拍摄发行的一部未来派的科幻类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裘德·洛、海利·乔·奥斯蒙特主演。
- 中文名 人工智能
- 外文名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制片地区 美国
- 导 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对白语言 英语
基本信息
《人工智能》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于2011年拍摄发行的一部未来派的科幻类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裘德·洛、海利·乔·奥斯蒙特主演。
影片讲述21世纪中期,地球上很多城市都被淹没在了一片汪洋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现后的故事。
剧情简介
在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赋予机器人以情感是最富有争议的,也是最后未能做到的事。通常机器人被视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装置,人们认为他们不会具备感情。但是,有很多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时代的需要就使这种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终于,Cybertronics Manufacturing制作公司着手解决了这个问题,制造出了第一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

他的名字叫大卫(海利·乔·奥斯蒙特饰),作为第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大卫是这个公司的员工亨瑞和他的妻子的一个试验品,他们夫妻俩收养了大卫。而他们自己的孩子却最终因病被冷冻起来,以期待有朝一日,有一种能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会出现。尽管大卫逐渐成了他们的孩子,拥有了所有的爱,成为了家庭的一员。但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的发生,使得大卫的生活无法进行下去。
人类与机器最终都无法接受他,大卫只有唯一的一个伙伴机器泰迪--他的超级玩具泰迪熊,也是他的保护者。大卫开始踏上了旅程,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他发现在那个世界中,机器人和机器之间的差距是那么的巨大,又是那么的脆弱。他要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演职员表
职员表
(以上内容来源)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来源)
音乐原声
专辑名称 | 歌手 | 曲目名称 |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John Williams | The Mecha World performed |
Abandoned in the Woods performed | ||
Replicas performed | ||
Hide and Seek performed | ||
For Always performed/Lara Fabian | ||
Cybertronics performed | ||
The Moon Rising performed | ||
Stored Memories and Monica's Theme/Barbara Bonney | ||
Where Dreams Are Born /Barbara Bonney | ||
Rouge City performed | ||
The Search for the Blue Fairy performed/Barbara Bonney | ||
The Reunion performed | ||
For Always(Duet)performed/Lara Fabian/Josh Groban |
幕后花絮
(以上内容来源)
穿帮镜头
事实错误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方 | 奖项 | 获得者 | 结果 |
---|---|---|---|---|
2002年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视觉效果 | 丹尼斯·穆伦、斯科特·法勒、斯坦·温斯顿、迈克尔·兰特瑞 | 提名 |
最佳配乐 | 约翰·威廉姆斯 | 提名 | ||
2001年 | 威尼斯电影节 | 未来数字电影奖 | 《人工智能》 | 获奖 |
2002年 | 美国金球奖 | 最佳男配角 | 裘德·洛 | 提名 |
最佳导演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提名 | ||
最佳电影配乐 | 约翰·威廉姆斯 | 提名 | ||
2002年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最佳特效成就奖 | 丹尼斯·穆伦、斯科特·法勒、迈克尔·兰特瑞 | 提名 |
2003年 | 土星奖 | 最佳特别版DVD | 《人工智能》 | 提名 |
2002年 | 最佳年轻演员 | 海利·乔·奥斯蒙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获奖 | ||
最佳特效 | 丹尼斯·穆伦、斯科特·法勒、斯坦·温斯顿、迈克尔·兰特瑞 | 获奖 | ||
最佳配乐 | 约翰·威廉姆斯 | 获奖 | ||
最佳科幻电影 | 《人工智能》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弗兰西丝·奥康纳 | |||
最佳导演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提名 |
(以上内容来源)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斯坦利·库布里克早在70年代初就产生了拍摄本片的想法,他雇用短篇小说作家布莱恩·奥尔迪斯完成故事大纲。1985年,库布里克找来老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简·哈兰一同担纲制作人,并敲定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本片。80年代末,库布里克解雇了与自己存在创作分歧的奥尔迪斯,而随后接手剧本的鲍勃·肖也因无法满足库布里克的进度要求而在半年后被炒。1990年3月,伊恩·沃森成为第三任编剧,并仅用三周时间便完成了故事大纲初稿。
影片故事的创作灵感源于《木偶奇遇记》,库布里克曾将本片称为"机器人版本的匹诺曹历险记"。在剧本初稿中,乔原本是个大兵,后来沃森建议将其身份改为舞男,库布里克因此开玩笑说他想他们失去了儿童观众。与此同时,认为当时电脑动画技术不够成熟的库布里克搁置了本片的拍摄计划,转而致力于小说《战争谎言》的改编工作。在《侏罗纪公园》上映之后,库布里克宣布《人工智能》将在1994年开拍,曾参与拍摄《侏罗纪公园》的丹尼斯·穆伦和奈德·高曼任影片视觉特效总监,不过库布里克对两人的初步构想和工业光魔公司的高昂费用非常不满。
1994年初,影片拍摄的筹备工作终于展开,库布里克开始考虑启用真人演员扮演大卫,而新任视觉特效总监克里斯·康宁汉和制作人哈兰认为小演员带上橡胶面具的效果实在糟糕。库布里克和哈兰逐渐意识到影片更适合由斯皮尔伯格执导,1995年,库布里克决定把导演的位置交给斯皮尔伯格,可后者却因片约缠身而无暇担纲。之后,《人工智能》再次被束之高阁,因为库布里克已经签约执导《大开眼戒》。1999年3月5日,这位时年71岁的伟大导演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而这部《人工智能》也成了他未竟的遗愿。

在哈兰和库布里克妻子的恳求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决定亲自担任影片编导,他说:"80年代,我从斯坦利口中得知了这个让人无法忘怀的美妙故事,我被其中科学与人性的巧妙融合深深吸引了,斯人远去之后,就让我来为他讲述这个故事吧。"曾与斯皮尔伯格合作过《外星人》、《夺宝奇兵》系列电影、《太阳帝国》、《紫色》和《侏罗纪公园》的制作人凯瑟琳·肯尼迪说:"我很清楚没人比斯蒂文更适合完成《人工智能》的剧本,他理解影片对他自己、库布里克和观众分别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没有哪个编剧能道出斯蒂文脑海中的一切。"曾为斯皮尔伯格助手的制作人邦妮·柯蒂斯回忆道:"在我作斯蒂文助手的6年中,所有信件都由我经手,唯一的例外是来自斯坦利的传真。斯蒂文在家里装了台传真机,他和斯坦利直接通过传真联系,没人知道相关内容。"在《拯救大兵瑞恩》的后期制作结束之后,斯皮尔伯格拒绝签约任何新片,而是全心投入筹备本片,他仅用两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影片剧本。
拍摄过程
为呈现出影片故事中的未来世界,斯皮尔伯格曾花费大量时间与来自工业光魔的视觉特效总监丹尼斯·穆伦和斯科特·法勒和艺术指导瑞克·卡特一道细心研究概念艺术家克里斯·贝克(Chris Baker)在早年完成的情节串联图版。根据现有的1000多张图纸,工业光魔制作出100个实物模型和相应的电脑模型,而已经移居美国的克里斯·贝克也因此特地前往位于北加州的工业光魔公司协助实现他的设计成果。艺术指导瑞克·卡特将影片分成三个部分,他说:"本片的情节发展有点像电影的演变,它以家庭剧情片拉开序幕,之后转变成呈现出真实和数字影像的公路电影,最终进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数字世界。"
在设计和建造布景的同时,主创人员面临着整部影片中最严峻的挑战,那就是伴随机器人男孩大卫一同展开历险之旅的泰迪熊。作为片中的主要角色,泰迪熊是模型与数字技术的复杂集合体,它的出现意味着 影片布景的结构和光线必须能容纳并隐藏操作模型的技师,当泰迪熊要做出奔跑或跳跃等模型无法完成的动作时,工业光魔就会介入进来,将电脑画面和实拍影像天衣无缝的融合到一起。泰迪熊虽小却五脏俱全,用于拍摄特写镜头的小熊身上装有50个伺服电机,其中有24个位于头部,特效技师可以借此控制复杂的面部动作。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共制作出六个版本功能各异的泰迪熊,有的适合演员携带,有的可以完成特技动作,有的呈现出微笑或皱眉等单一表情。对于扮演大卫的小演员海利·乔·奥斯蒙来说,带着泰迪熊东奔西走并非易事,因为看似轻巧便携的小熊足有30磅重,他说:"它真是一个超级玩具,因为在体内各种电机的作用下,它不但能摆动身体、鼻子和耳朵,还可以抓住物体,我真的差点就信以为真了。"

艺术指导瑞克·卡特及其率领的美工部门在片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设计和建造流光溢彩的快乐城(Rouge City),城中的部分建筑是按比例搭建而成,其余则在虚拟的蓝屏摄影棚中制作和拍摄。卡特回忆说:"我们本想花费100万美元在更大的摄影棚中建造实物布景,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工业光魔能用这笔钱打造出更壮观的数字城市,他们决定用突破性技术手段在蓝屏摄影棚中构建出一个虚拟数字空间。"在特效部门的精心设计下,摄影棚天花板上的数百个感应点对应着不同的环境程序,当演员穿行其间时,蓝屏布景会以360度呈现出相应的虚拟数字环境。
演员选择
1993年影片最初筹备时,出演过《侏罗纪公园》的童星约瑟夫·梅泽罗曾是扮演大卫的最初人选。朱丽安·摩尔和格温妮斯·帕特洛曾是扮演莫妮卡的最初人选。为机器人配音的罗宾·威廉斯、本·金斯利、梅丽尔·斯特里普、克里斯·洛克和杰克·安琪都是库布里克生前钦定的人选,他们的配音也是在库布里克的指导下完成。影片中出现的乐队Ministry,是库布里克亲自选的。
发行信息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 发行公司 |
---|---|
梦工厂 | 华纳兄弟公司 |
安培林娱乐 | 梦工厂电影发行公司 |
Stanley Kubrick Productions | Warner Sogefilms A.I.E.[ |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 华纳家庭视频公司 |
Warner Bros. GmbH | |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 |
Warner Roadshow | |
梦工厂家庭娱乐 | |
BBC | |
Fox-Warner | |
Net5 | |
Warner Home Video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日期 |
---|---|---|---|
纽约 | 2001年6月26日 | 中国香港 | 2001年8月23日 |
美国 | 2001年6月29日 | 加拿大 | 2001年6月29日 |
加州、洛杉矶 | 2001年6月28日 | 日本 | 2001年6月30日 |
墨西哥 | 2001年8月3日 | 韩国 | 2001年8月10日 |
马尼拉 | 2001年8月24日 | 威尼斯电影节 | 2001年9月5日 |
新加坡 | 2001年9月6日 | 马来西亚 | 2001年9月6日 |
阿根廷 | 2001年9月6日 | 哥伦比亚 | 2001年9月7日 |
巴西 | 2001年9月7日 | 达沃 | 2001年9月12日 |
瑞士·德语地区 | 2001年9月13日 | 德国 | 2001年9月13日 |
澳大利亚 | 2001年9月13日 | 秘鲁 | 2001年9月20日 |
英国 | 2001年9月21日 | 以色列 | 2001年9月27日 |
冰岛 | 瑞典 | 2001年9月28日 | |
爱尔兰 | 芬兰 | ||
西班牙 | Cinemania电影节 | 2001年10月3日 | |
荷兰 | 2001年10月4日 | 意大利 | 2001年10月5日 |
斯洛文尼亚 | 土耳其 | ||
匈牙利 | 保加利亚 | ||
黎巴嫩 | 希腊 | ||
斯洛伐克 | 2001年10月11日 | 塞浦路斯 | |
捷克 | 丹麦 | ||
波兰 | 2001年10月12日 | 爱沙尼亚 | |
挪威 | 埃及 | 2001年10月17日 | |
立陶宛 | 法国 | 2001年10月24日 | |
萨尔瓦多 | 2001年10月26日 | 比利时 | |
俄罗斯 | 2001年11月1日 | 哈萨克斯坦 | 2001年11月5日 |
科威特 | 2002年1月8日 |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人工智能》是继《现代启示录》之后最无畏的好莱坞电影。(《底特律自由新闻》评)任何电影学者都想不到斯皮尔伯格会成为库布里克的继承者,就如同奥逊·威尔斯不可能与华特·迪士尼合作一样。(《西北先驱》评)这部电影是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中较为好的,把人工智能加入了人类的感情。(IT之家评)《A.I.》是为了让我们人类更加理解和爱这些未来的人工智能,影中的科技和时代背景远远凌驾了故事本身。(新浪娱乐评)
负面评价
《人工智能》并不讨影评人的好,尤其是那些喜欢库布里克电影的人。不说别的,就说这剧本,上来就被斯皮尔伯格咔嚓掉了一半,本来机器舞男Joe和David一样,是一个同等地位的主角,变成了个可有可无的配角,主题就丢了一半;再加上结尾竟然还来了个画蛇添足似的童话抒发,影评人不扁它才怪。(新浪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