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2022-06-25 21:07:38 百科资料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是一首相思词,作者是谁尚有争议。此词通过“去年”与“今年”元宵夜的情景对照,描写了主人公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揭示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心理。全词明白如话,层次分明,对比鲜明,构思精妙,饶有韵味。

  • 中文名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 别名 生查子·元夕
  • 作者 欧阳修(一作朱淑真)
  • 作品出处 《全宋词》
  • 文学体裁 词

原文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 ,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注释:

  【1】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2】花市:繁华的街市。

  按:此词一说欧阳修作,但《六一词》与其它词集互杂极多,不足为凭。力辩此词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库提要》,乃出于保全淑真“名节”,卫道士心态,何足道哉!细赏此词,似非六一居士手笔,实乃断肠之声。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诗》,可与此词互看:“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欧阳修生平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忠。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词牌知识

  生查子,唐教坊曲名。调见《尊前集》。仄韵,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为一首仄韵五言绝句。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始见韦应物词。“查”读“楂”。

  又名《楚云深》、《相和柳》、《睛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双片四十字,上下片各两仄韵。各家平仄颇多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多抒发怨抑之情。其中,格式一最为常见,但需要注意第一句不能犯孤平。

  格式一:

  (前片)

  ⊙○⊙●○,

  ⊙●○○▲。

  ⊙●●○○,

  ⊙●○○▲。

  (后片)

  ⊙○⊙●○,

  ⊙●○○▲。

  ⊙●●○○,

  ⊙●○○▲。

  * * * * *

  格式二:

  (前片)

  ⊙●●○○,

  ⊙●○○▲。

  ⊙●●○○,

  ⊙●○○▲。

  (后片)

  ⊙●●○○,

  ⊙●○○▲。

  ⊙●●○○,

  ⊙●○○▲。

  * * * * *

  格式三:

  (前片)

  ●●●○○,

  ●●○○▲。

  ○○●●○,

  ●●○○▲。

  (后片)

  ●●●○○,

  ○●○○▲。

  ○●●○○,

  ○○●○▲。

赏析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赏析:

  这首《生查子》一说出自朱淑贞手笔,又误作秦观词。但成书于绍兴十六年(1146)的曾慥编的《乐府雅词》即将此词系于欧公名下。曾慥把当时流传的欧阳修的某些艳词,看成是“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自序》),而此作却得以获存,当有所据。而五十年后的庆元二年(1196),由周必大校刊的《欧阳文忠公集》也收录此作,故欧公对此词的著作权当无疑问。

  徐士俊《古今词统》卷三对这首词有一个著名的评论:“元曲之称绝者,不过得此法。”这个评论略显笼统,但却是中心有得之言。盖元曲多写民间情事,且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而欧公此作确也有这种意趣。上、下阕结构基本相同,但情感却有着明显的变化。全词通过去年与今年元宵夜的情景对照,揭示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心理。

  上阕追忆“去年”情事,语言闲淡而充满眷恋。元宵夜逛灯市,是唐代以来固有的风俗,唐诗中屡有咏叹,如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即是描写灯市繁盛的景象。各种灯饰争奇斗妍,灯灯相照,亮如白昼。男女老幼往往倾家出动,游人如织。故起二句乃是平实叙事,尚未参入个人情事。第三、四句则道出了观灯人流中的特别一族,他们无意欣赏火树银花的灯光花市,他们只是在如鲫人流中寻觅自己的意中之人。因为平时深居闺门,无缘结识心仪之人,故对元宵夜市寄予了一种特别的期待。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他与她避开了稠密的人流,在黄昏月上之时,相互约见,倾诉衷肠。那个有灯有月的夜晚遂成为了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而长留心间。

  下阕叙写今年心情。去年见证情事的灯、月虽依旧如期来临,但去年约见之人却杳无踪影。空有缱绻难舍之旧情,却无相对可诉之人。不禁泪满青衫,其情可哀。作者叙写情事,并不一一著实,而是用笔空灵,通过去年与今年不同心境的刻画,表现了主人公由幸福到失落的心理过程,其中隐含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情绪。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